電子版賀知章詩全集
編校前言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圣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
本《電子版賀知章詩全集》以施鐵民(David Steelman)先生輸入的《全唐詩》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啟興、張虹《賀知章詩注》為校本。王張本也是以《全唐詩》為底本,并據《四明叢書·賀秘監集》補入《董孝子黯復仇》一首。
一華 一九九九年十月
事跡四則
賀知章,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也。少以文詞知名,舉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皆陸象先在中書引薦也。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徐堅、監察御史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書竟不就。后轉太常少卿。
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又充皇太子侍讀。是歲,玄宗封東岳,有詔應行從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獨與宰臣及外壇行事官登于岳上齋宮之所。初,上以靈山清潔,不欲喧繁,召知章講定儀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諸帝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誠足垂范來葉,為變禮之大者也。然禮成于三獻,亞終合于一處?!鄙显唬骸半拚缡?,故問卿耳?!庇谑请罚骸叭I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諸神座于下壇行事?!倍韺倩菸奶愚?,有詔禮部選挽郎,知章取舍非允,為門蔭子弟喧訴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墻,首出決事,時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敝峦砟暧燃涌v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游里巷。醉后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乃舍本鄉宅為觀。上許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為會稽郡司馬,仍令侍養。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肅宗以侍讀之舊,乾元元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常靜默以養閑,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愿追二老之蹤,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朝萬[一華按:“萬”字衍。]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舊唐書》卷一九○“文苑”中《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季真,趙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譚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譚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
證圣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并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后處之。此其為間也?!毙谧詾橘澷n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墻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維摩,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少以文詞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歷官太常少卿、禮部侍郎、集賢學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讀、檢校工部侍郎,遷秘書監、太子賓客、慶王侍讀。知章性放善謔,晚年尤縱,無復規檢。年八十六。自號“四明狂客”,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天寶二年,以老年上表,請入道歸鄉里,特詔許之。重令入閣,諸王以下拜辭。上親制詩序,令所司供帳,百寮餞送,賜詩敘別。知章表謝,手詔答曰:“卿儒才舊業,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東序,而乃高蹈世表,歸心妙門,雖雅意難違,良深耿嘆。眷言離祖,是用贈詩,宜保松喬,慎行李也。兒子等常所執經,故令親別,尊師之義,何以謝焉?!?br /> 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朝散大夫,本郡司馬,以伸侍養。知章以羸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元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超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待詔龍樓;愿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者也。
?。ㄌ啤じ]蒙《述書賦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詔令供帳東門,百寮祖餞。御制送詩,并序云:“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痹娫疲骸斑z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br /> ?。ㄋ巍び嬘泄Α短圃娂o事》卷十七)
詩評一則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辟R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闭Z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范晞文《對床夜話》)
目錄(共十九題,二十首,斷句一則)
唐禪社首樂章
順和
太和
肅和
雍和
壽和
福和
太和
曉發
奉和御制春臺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軍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題袁氏別業
詠柳
采蓮曲
回鄉偶書二首
答朝士
董孝子黯復仇
斷句
【電子版賀知章詩全集】
唐禪社首樂章
順和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
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
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
黃祗儼如在,泰折俟咸亨。
太和
肅我成命,于昭黃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備,八變聿施。
緝熙肆靖,厥心匪離。
肅和
黃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誠潔,匪遑寧舍。
禮以琮玉,薦厥茅藉。
念茲降康,胡寧克暇。
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寧宴。
五齊既陳,八音在縣。
粢盛以潔,房俎斯薦。
惟德惟馨,尚茲克遍。
壽和
惟以明發,有懷載殷。
樂盈而反,禮順其禋。
立清以獻,薦欲是親。
于穆不已,裒對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執珽有顒。
樂以平志,禮以和容。
上帝臨我,云胡肅邕。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注:以上七首《舊唐書·音樂志》作“玄宗開元十三年禪社首祭地祗樂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賀知章作”。其中第八首《靈具醉》為源乾曜所作,不錄。
曉發
江皋聞曙鐘,輕栧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云外峰。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唐文粹、唐詩紀事載此詩,并作絕句云:
故鄉杳無際,
江皋聞曙鐘。
始見沙上鳥,
猶埋云外峰。
奉和御制春臺望
青陽布王道,玄覽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類觀賞,帝里如懸鏡。
繚繞八川浮,苕嶢雙闕映。
曉色遍昭陽,晴云卷建章。
華滋的皪丹青樹,顥氣氤氳金玉堂。
尚有靈蛇下鄜畤,還征瑞寶入陳倉。
自昔秦奢漢窮武,后庭萬余宮百數。
旗回五丈殿千門,連綿南磴出西垣。
廣畫螓蛾夸窈窕,羅生玳瑁象昆侖。
乃眷天晴興隱恤,古來土木良非一。
荊臨章華趙叢臺,何如堯階將禹室。
層欄窈窕下龍輿,清管逶迤半綺疏。
一聽南風引鸞舞,長謠北極仰鶉居。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發東園桃李花。
桃花紅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復南陌。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棄置千金輕不顧,踟躕五馬謝相逢。
徒言南國容華晚,遂嘆西家飄落遠。
的皪長奉明光殿,氛氳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黃金作葉白銀枝。
千年萬年不凋落,還將桃李更相宜。
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影矜艷陽。
莫道春花不可樹,會持仙實薦君王。
送人之軍
常經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西學垂玄覽,東堂發圣謨。
天光燭武殿,時宰集鴻都。
枯朽沾皇澤,翾飛舞帝梧。
跡同游汗漫,榮是出泥涂。
三嘆承湯鼎,千歡接舜壺。
微軀不可答,空欲詠依蒲。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雖不戰,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邊重漢功。
選車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謀成帝幄中。
詔旗分夏物,專討錫唐弓。
帳宿伊川右,鉦傳晉苑東。
饔人藉蕡實,樂正理絲桐。
歧陌涵余雨,離川照晚虹。
恭聞詠方叔,千載舞皇風。
鉦傳:一作鉦吹。
題袁氏別業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采蓮曲
稽山云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家:一作離鄉。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答朝士
鈒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莼菜亂如絲。
鄉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
董孝子黯復仇
十年心事苦,惟為復恩仇。
兩意既已盡,碧山吾白頭。
斷句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編校前言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圣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
本《電子版賀知章詩全集》以施鐵民(David Steelman)先生輸入的《全唐詩》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啟興、張虹《賀知章詩注》為校本。王張本也是以《全唐詩》為底本,并據《四明叢書·賀秘監集》補入《董孝子黯復仇》一首。
一華 一九九九年十月
事跡四則
賀知章,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也。少以文詞知名,舉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皆陸象先在中書引薦也。開元十年,兵部尚書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及秘書員外監徐堅、監察御史趙冬曦皆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書竟不就。后轉太常少卿。
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又充皇太子侍讀。是歲,玄宗封東岳,有詔應行從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獨與宰臣及外壇行事官登于岳上齋宮之所。初,上以靈山清潔,不欲喧繁,召知章講定儀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諸帝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誠足垂范來葉,為變禮之大者也。然禮成于三獻,亞終合于一處?!鄙显唬骸半拚缡?,故問卿耳?!庇谑请罚骸叭I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諸神座于下壇行事?!倍韺倩菸奶愚?,有詔禮部選挽郎,知章取舍非允,為門蔭子弟喧訴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墻,首出決事,時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俄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敝峦砟暧燃涌v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游里巷。醉后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乃舍本鄉宅為觀。上許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為會稽郡司馬,仍令侍養。御制詩以贈行,皇太子以下咸就執別。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肅宗以侍讀之舊,乾元元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常靜默以養閑,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愿追二老之蹤,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朝萬[一華按:“萬”字衍。]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融遇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集賢直學士。數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舊唐書》卷一九○“文苑”中《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季真,趙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譚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譚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
證圣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并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后處之。此其為間也?!毙谧詾橘澷n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墻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賀知章傳》)
賀知章,字維摩,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少以文詞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歷官太常少卿、禮部侍郎、集賢學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讀、檢校工部侍郎,遷秘書監、太子賓客、慶王侍讀。知章性放善謔,晚年尤縱,無復規檢。年八十六。自號“四明狂客”,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天寶二年,以老年上表,請入道歸鄉里,特詔許之。重令入閣,諸王以下拜辭。上親制詩序,令所司供帳,百寮餞送,賜詩敘別。知章表謝,手詔答曰:“卿儒才舊業,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東序,而乃高蹈世表,歸心妙門,雖雅意難違,良深耿嘆。眷言離祖,是用贈詩,宜保松喬,慎行李也。兒子等常所執經,故令親別,尊師之義,何以謝焉?!?br /> 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朝散大夫,本郡司馬,以伸侍養。知章以羸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元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超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待詔龍樓;愿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者也。
?。ㄌ啤じ]蒙《述書賦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詔令供帳東門,百寮祖餞。御制送詩,并序云:“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痹娫疲骸斑z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br /> ?。ㄋ巍び嬘泄Α短圃娂o事》卷十七)
詩評一則
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辟R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闭Z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近時嚴坦叔《還家詩》亦有“舊時巷陌渾忘記,卻問新移來住人”,頗得知章之遺意。(宋·范晞文《對床夜話》)
目錄(共十九題,二十首,斷句一則)
唐禪社首樂章
順和
太和
肅和
雍和
壽和
福和
太和
曉發
奉和御制春臺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軍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題袁氏別業
詠柳
采蓮曲
回鄉偶書二首
答朝士
董孝子黯復仇
斷句
【電子版賀知章詩全集】
唐禪社首樂章
順和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
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
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
黃祗儼如在,泰折俟咸亨。
太和
肅我成命,于昭黃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備,八變聿施。
緝熙肆靖,厥心匪離。
肅和
黃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誠潔,匪遑寧舍。
禮以琮玉,薦厥茅藉。
念茲降康,胡寧克暇。
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寧宴。
五齊既陳,八音在縣。
粢盛以潔,房俎斯薦。
惟德惟馨,尚茲克遍。
壽和
惟以明發,有懷載殷。
樂盈而反,禮順其禋。
立清以獻,薦欲是親。
于穆不已,裒對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執珽有顒。
樂以平志,禮以和容。
上帝臨我,云胡肅邕。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注:以上七首《舊唐書·音樂志》作“玄宗開元十三年禪社首祭地祗樂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賀知章作”。其中第八首《靈具醉》為源乾曜所作,不錄。
曉發
江皋聞曙鐘,輕栧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云外峰。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唐文粹、唐詩紀事載此詩,并作絕句云:
故鄉杳無際,
江皋聞曙鐘。
始見沙上鳥,
猶埋云外峰。
奉和御制春臺望
青陽布王道,玄覽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類觀賞,帝里如懸鏡。
繚繞八川浮,苕嶢雙闕映。
曉色遍昭陽,晴云卷建章。
華滋的皪丹青樹,顥氣氤氳金玉堂。
尚有靈蛇下鄜畤,還征瑞寶入陳倉。
自昔秦奢漢窮武,后庭萬余宮百數。
旗回五丈殿千門,連綿南磴出西垣。
廣畫螓蛾夸窈窕,羅生玳瑁象昆侖。
乃眷天晴興隱恤,古來土木良非一。
荊臨章華趙叢臺,何如堯階將禹室。
層欄窈窕下龍輿,清管逶迤半綺疏。
一聽南風引鸞舞,長謠北極仰鶉居。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發東園桃李花。
桃花紅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復南陌。
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棄置千金輕不顧,踟躕五馬謝相逢。
徒言南國容華晚,遂嘆西家飄落遠。
的皪長奉明光殿,氛氳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黃金作葉白銀枝。
千年萬年不凋落,還將桃李更相宜。
桃李從來露井傍,成蹊結影矜艷陽。
莫道春花不可樹,會持仙實薦君王。
送人之軍
常經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謨字
西學垂玄覽,東堂發圣謨。
天光燭武殿,時宰集鴻都。
枯朽沾皇澤,翾飛舞帝梧。
跡同游汗漫,榮是出泥涂。
三嘆承湯鼎,千歡接舜壺。
微軀不可答,空欲詠依蒲。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雖不戰,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邊重漢功。
選車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謀成帝幄中。
詔旗分夏物,專討錫唐弓。
帳宿伊川右,鉦傳晉苑東。
饔人藉蕡實,樂正理絲桐。
歧陌涵余雨,離川照晚虹。
恭聞詠方叔,千載舞皇風。
鉦傳:一作鉦吹。
題袁氏別業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采蓮曲
稽山云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家:一作離鄉。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答朝士
鈒鏤銀盤盛蛤蜊,鏡湖莼菜亂如絲。
鄉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
董孝子黯復仇
十年心事苦,惟為復恩仇。
兩意既已盡,碧山吾白頭。
斷句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上一篇: 胡銓 | 下一篇: 韓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