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祖先為湖北人,因先祖曾在羅田做官,就定居于羅田。元未紅巾軍起義時,何景明的高祖何太山為逃避戰難,就移居河南信陽市東北90里的黃梅鄉,決定做一個家民。朱元璋兵至信陽時,樹起紅、白兩旗,說凡是隨軍者站在紅旗下,為農者站白旗下,何太沖毫不猶豫地站在白旗下。
何太山生了四個兒子,隆一、二、三、四,隆二名何海,既景明的曾祖父。何海生了三個兒子,二兒子何鑒,既景明的爺爺。
其爺爺打破了幾代不為官的祖訓,搬到信陽縣城,到信陽縣做了陰陽學典史。典史一官,始于元代,與縣尉(掌管治安)同為縣令的屬官。明清各縣都設有醫學、陰陽學、僧會司、道會司。品秩未入流,拿從九品官奉。后任信陽明港巡檢。巡檢之設始于金代,元明清代沿置,于州縣的關津要沖之地設巡檢司,以巡檢掌緝捕盜賊,盤詰奸偽之職,縣屬巡檢司巡檢為從九品官。
何鑒生五個兒子,第四子何信即景明的父親。其父一生不得志,于是就不再讓何信為官,但何信愛其父教育,頗為文才,便與好友王憲等人結為詩社,整日賦詩于師河之上。當何信30歲時,在地方很有名氣,當時河南布政使(主官一省人事和財務的)點名讓他當公差,沒辦法,就到了省里,成了布政使的高參(幕僚)。后來到渭源縣(甘肅)為驛官。后來辭官歸家。
何信回家后,在信陽城西建房,在住所邊的小河沿栽滿梅樹,自號“梅溪居士”,日日在梅林里吟詩。由于家學淵源,何信對天文、地理、八卦十分有研究,推算準確。
何信生四子,景明為最小的兒子。
上一篇: 胡紹開 | 下一篇: 呼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