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居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樂山市東35公里沙灣場正街。坐北向南,背負綏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對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進中式木結構小四合院和一個小后花園。第一院的左測房間,是郭沫若誕生處。中院右側房間是郭沫若“結婚受難”時的新房;后院緊連小花園,有一間面對綏山的廳房,即為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館”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榮天崗掃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詩,即作于此。舊居近年經維修恢復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辰九十周年時公開展出。
沙灣是郭沫若的誕生地,“綏山毓秀,沫水鐘靈”,橫貫光潔度灣城區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東的四進穿斗木結構平房,前傍沫水,后依綏山。郭沫若故居創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后經逐步擴建,至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達到目前規模,共有大小房間36間。今天,它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郭沫若早年的詩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
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于舊居墻后,占地3.35畝,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館內亭臺相接,環廊相連,竹木森森,池水漣漣,奇花異草,幽香陣陣。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沫若的著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依序展示在游人面前。
2、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位于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占地7000平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1892~1978年)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居至此,在這里度過了一生的最后15年。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 故居”金字匾額。院中最為搶眼的當數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與牡丹。
入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及后排東房為生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
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樂山市東35公里沙灣場正街。坐北向南,背負綏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對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進中式木結構小四合院和一個小后花園。第一院的左測房間,是郭沫若誕生處。中院右側房間是郭沫若“結婚受難”時的新房;后院緊連小花園,有一間面對綏山的廳房,即為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館”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榮天崗掃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詩,即作于此。舊居近年經維修恢復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辰九十周年時公開展出。
沙灣是郭沫若的誕生地,“綏山毓秀,沫水鐘靈”,橫貫光潔度灣城區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東的四進穿斗木結構平房,前傍沫水,后依綏山。郭沫若故居創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后經逐步擴建,至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達到目前規模,共有大小房間36間。今天,它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郭沫若早年的詩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
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于舊居墻后,占地3.35畝,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館內亭臺相接,環廊相連,竹木森森,池水漣漣,奇花異草,幽香陣陣。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沫若的著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依序展示在游人面前。
2、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位于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占地7000平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1892~1978年)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居至此,在這里度過了一生的最后15年。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 故居”金字匾額。院中最為搶眼的當數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與牡丹。
入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及后排東房為生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
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
上一篇: 高翥 | 下一篇: 顧貞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