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顧況的詩句“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里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被后人歸納一句著名的成語“紅葉傳情”,然而這卻是詩人親身經歷的一段佳話軼事。相傳在唐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天,身在洛陽的年輕詩人顧況拾得從皇家宮女所居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陽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紅葉,葉面上有宮女題寫的哀怨詩句“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天寶宮人《題洛苑梧葉上》)。萌動愛意的詩人也賦詩一首寫于紅葉之上,并將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宮內,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宮女取得聯系。此后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常憑借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發生唐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官兵為抵擋叛軍安祿山進行為期60天的“洛陽保衛戰”最終失敗,顧況趁戰亂找到那位與他傳詩的宮女逃出上陽宮,二人結為連理白頭到老。從此紅葉被視作堅貞不渝的愛情象征傳詠至今。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被稱作“下池軼事”在洛陽古城流傳。
永嘉
年代:【唐】 作者:【顧況】 體裁:【五絕】
東甌傳舊俗,風日江邊好。
何處樂神聲,夷歌出煙島。
譯文:甌越之地,流傳著古老的風俗。風和日麗的江邊景致秀麗。什么地方隱隱約約傳來仙樂般美麗動聽的歌聲,原來是那煙波中的島嶼奏出的少數民族的音樂。(感恩原創)
永嘉
年代:【唐】 作者:【顧況】 體裁:【五絕】
東甌傳舊俗,風日江邊好。
何處樂神聲,夷歌出煙島。
譯文:甌越之地,流傳著古老的風俗。風和日麗的江邊景致秀麗。什么地方隱隱約約傳來仙樂般美麗動聽的歌聲,原來是那煙波中的島嶼奏出的少數民族的音樂。(感恩原創)
上一篇: 關漢卿 | 下一篇: 顧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