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歲的貫云石成了廉園的中心人物。他的讓爵,在大都傳為美談;他的詩詞散曲,在詩界嶄露頭角。然而他自己并不滿足。在廉園,他進而結識了程文海、趙孟頫、袁桷、姚燧等文壇前輩,得到他們的賞識,也認真地向他們學習。姚燧“于當世文章士少許可”,卻連連稱贊貫云石“古文峭厲有法”、“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才氣英邁,宜居代言之選”(見鄧文原《貫公文集序》),并多次在東宮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即元仁宗)面前薦舉貫云石,使他“選為英宗潛邸說書秀才”。這些,不僅促進了貫云石的文學創作,也再次激發了他報效國家的熱情。
公元1313年二月,仁宗即位不久,二十七歲的貫云石就被任命為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這是一個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政治見解、參予制訂國家政令的要職。仁宗說:“翰林、集賢儒臣,聯自選用,汝等毋輒擬進。人言御史臺任重,朕謂國史院尤重;御史臺是一時之公論,國史院實萬世公論也。”(《續資治通鑒》卷198)貫云石想到自己被皇帝親自委以重任,成了赤縣神州第一個維吾爾族的翰林學士,感慨萬分:“邇來自愧頭尤黑,贏得人呼‘小翰林’。”(《神州寄友》)小翰林充滿信心,積極參政,直言敢陳。他與翰林承旨程文海一起制訂恢復科舉的條令,“多所建明”;他向仁宗進自著的文白對照的《孝經直解》;又遞交了萬言書,條陳釋邊戍、教太子、立諫官等六事。然而,科舉制度遲遲不能恢復,《孝經》已引不起仁宗的興趣,萬言書被仁宗空許為“往往切中時弊”,卻不予采納,反而觸犯了一班反對改革的權貴。此時,姚燧已辭官家居。貫云石深感自危,也清醒了許多。這位任職剛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稱疾辭歸江南,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的一首〔清江引〕生動地表達了當時的心情:
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然而,貫云石這五年的大都生活并沒有白過。這期間,他創作了許多清麗婉膩的散曲,世人將它們和散曲名家徐再思(號“甜齋”)的作品并稱為“酸甜樂府”;他寫下了著名的《〈陽春白雪)序》,也寫出了不少奇詭激烈的歌行詩。就在貫云石剛剛就職翰林學士之時,程文海為貫云石詩文集寫過一個跋,指出貫在文學上造詣深湛,前程不可限量,還說:“蓋功名富貴有不足易其樂者,世德之流,詎可涯哉!”程文海慧眼獨具,他道出了貫云石品格上的可貴之處。貫云石仰慕屈原、李白、陶淵明,決心從政治的漩渦中沖騰出來。
上一篇: 貢性之 | 下一篇: 歸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