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簡介
中國現代劇作家田漢的12場話劇。寫于1958年,同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劇本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沖突,塑造了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單純善良的少女朱小蘭抗拒惡奴凌辱而被誣陷,贓官不問情由,判她死罪。關漢卿出于義憤,在歌伎朱簾秀的支持下寫成悲劇《竇娥冤》。權貴阿合馬看出劇中針砭時弊的傾向,責令修改,關漢卿寧折不彎,堅持按原作演出。深明大義、富于自我犧牲精神的朱簾秀以自我犧牲的精神承擔了演出責任。除此之外,劇本還描寫了嫉惡如仇的賽簾秀、詼諧風趣的王和卿、俠肝義膽的王著等人物來映襯主要人物,也寫了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歹人葉和甫來作對照。劇本體現了田漢作品的一貫特色:熾熱的詩情,執著的正義感和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劇情梗概
第一場 元世祖至元18年(1281年)的大都。靠城邊小酒店街口,許多人擁擠著看行刑的行列。騾車上的女犯后面緊跟著一個老婦高聲叫冤。太醫院的名醫、大劇作家關漢卿從酒店女掌柜劉大娘口中了解了朱小蘭冤案的全部情況。關漢卿到街口與書會朋友謝小山作別,和欠耍俏向城外方向走去。這時,權臣中書省平章政事阿合馬的第二十五個兒子帶著爪牙,進入劉大娘酒店,將大娘的女兒二妞搶走。劉大娘伏地大哭。
第二場 大都附郭朱簾秀的家,當時的行院所在。關漢卿氣憤地向朱簾秀講述著朱小蘭的悲慘故事。朱簾秀雖為名噪一時的歌妓,卻出身貧苦農家,小蘭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的共鳴。二人當即商定,由關漢卿將朱小蘭的冤案寫成雜劇《竇娥冤》,朱簾秀主演竇娥。
第二場 城外西山林園阿合馬華麗的別邸中,關漢卿正在為阿合馬的母親診治,侍女在伺候著。關漢卿認出丫頭秋燕就是二妞。在治好了阿合馬母親的心痛病后,利用阿合馬母親要常賜他的機會,救出了二妞。二妞得以與劉大娘團聚,并同差官周福祥結成美滿姻緣。
第四場 關漢卿在書齋里對著殘燭時而哦吟、構思,時而伏案狂草,時而起身伸腰,抽劍起舞,譙樓鼓敲三點。雞叫了,他還在拼命地寫《竇娥冤》。有人叩門,謝小山與玉梅進來。關漢卿與他們商談《竇娥冤》幾折的牌子。關漢卿太累睡著,鼾聲大起。謝小山與玉梅走出。
第五場 關漢卿的好友楊顯之在關漢卿在書齋看已寫成的幾折《竇娥冤》,并作修改。看著修改過劇本,關漢卿不覺朗誦起來。猥瑣文人葉和甫威脅、利誘關漢卿,要他不要寫《竇娥冤》。關漢卿的好友王和卿為演《竇娥冤》找園子。
第六場 玉仙樓后臺。關漢卿跟卸了裝的馬二、燕山秀、賽簾秀從繡幕的門簾后面緊張地窺視著前臺的表演和觀客席的情況。后臺的管事們和蒙古的衛士們不時地走動著,場上正演唱著《竇娥冤》。朱簾秀的演出非常成功。關漢卿、王和卿向她祝賀,益州千戶王著也向朱簾秀、關漢卿致謝。此時葉和甫領著中書省左丞郝禎來到后臺,要關漢卿改戲再演,并威脅說:“不改不演,要你們的腦袋!”葉和甫在一旁幫腔。關漢卿決定,寧可不演,斷然不改!朱簾秀勸關漢卿連夜離開大都,甘愿自己承擔責任。關漢卿卻斬釘截鐵地說:“死,就死在一起!”
第七場 玉仙樓的正官廳。阿合馬陪大司徒和禮霍孫看戲。由于朱簾秀完全照原詞演出,沒有任何改動,阿合馬氣得吹胡子瞪眼。當竇娥唱“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時,阿合馬大怒,下令停演。關漢卿、朱簾秀被押下。寒簾秀因念加上的詞“何日蒼天開眼,要將酷吏剝皮”,而被挖去雙眼,押入死牢。
第八場 至元十九年(1982年)三月末的大都獄中。深夜,獄吏設案問供。關漢卿從獄吏口中得知,他的案情因王著案的牽連越扯越大了。葉和甫誘勸關漢卿按他的意思招供,被關漢卿重重一記耳光,打倒地在。關漢卿與朱簾秀獄中重逢,堅貞不屈。關漢卿寫成曲子《蝶雙飛》,朱簾秀半誦半唱,表達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愛情的忠貞。
第九場 二妞的家。劉大娘來看她的女兒。從周福祥口中得知,孛羅大人把阿合馬二十幾年來胡作非為的惡狀告訴了皇上。皇上說:“那么王著殺阿合馬是對的呀。”就把阿合馬在上都通玄門外開棺戮尸,把忽辛以下的幾個兒子也都抓起來了。謝小山托周福祥將保關漢卿、朱簾秀的萬民稟貼遞上去。
第十場 秋雨聲中,兩獄座將帶著腳鐐手銬的關漢卿推進獄室,關漢卿倒在地上,鐐銬鐺然作響。關漢卿慢慢爬起來,撫著肢體。獄吏將朱簾秀鼓勵關漢卿斗爭勇氣的紙條交給關漢卿。
第十一場 和禮霍孫的簽押房。和孔霍孫和他親信的幕僚徹里·不花一道進來。徹里·不花為關漢卿說情。和禮霍孫發現兩次被打下去的萬民稟帖又在待閣的公文底下,以為是關羽顯靈。經二妞丈夫周福祥三次巧遞萬民稟貼和徹里·不花的說情,和里霍孫決定改判關漢卿斬罪為驅逐出境。
第十二場 距大都不遠的盧溝橋。這是南下大道的開端,也是古代大都人送行的地方。眾人送別關漢卿。周福祥騎馬而至,念文件:“奉和禮霍孫丞相鈞諭:關漢卿一代作者,敢與權奸相抗,雖依功令逐出大都,仍認為大都文藝巴托;朱簾秀藝行卓越,許其脫去樂籍,隨關漢卿出境南下,沿途關津,毋得阻留。”蘆溝橋上,關漢卿、朱簾秀并轡徐行,回頭與送行的人互相揚手惜別。
(原作由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出版)
劇作成就
《關漢卿》是田漢創作的高峰,無論從思想深度或藝術高度來看,都堪稱戲劇創作中的瑰寶,為歷史劇的創作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啟示。
劇作在處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上有獨到之處。關漢卿是十三世紀我國元代大劇作家,由于元代統治者輕視戲劇藝人,因而文獻中留下的有關關漢卿的史料非常少。田漢憑借這有限的史料,結合關漢卿的全部著作,力求準確地把握關漢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時,他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元代的經濟、政治和人民的生活狀況,從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尖銳的階級、民族矛盾中把握了歷史的真實。
這個劇本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并非出于藝術虛構。但如果要求劇作家完全按照這一鱗半爪的史料去寫,顯然不可能構成完整的戲劇情節。田漢在創作中正是借助于浪溫主義的豐富想象,充分發揮藝術的聯想力,將散見于各種資料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貫穿在《竇娥冤》的創作和演出這條主線上,并圍繞著關漢卿的藝術活動和政治抗爭,把筆觸伸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而勾畫出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織成一幅充滿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社會圖景。劇作并沒有寫關漢卿的一生,而是緊緊圍繞著創作和演出《竇娥冤》展開戲劇沖突,在一系列矛盾斗爭中逐步顯示關流卿的英雄性格。劇本開首,關漢卿就被劇作家推向了正義與邪惡斗爭的第一線。《竇娥冤》上演后,沖突進一步激化,當權貴們下達了“不改不演,要你們的腦袋”的最后通諜時,他泰然自若,置生死于度外,表現了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關漢卿入獄,戲劇沖突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劇作正是在這跌宕起伏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了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銅碗豆”性格。另外,歌妓朱簾秀的形象也塑造得極為成功。劇作家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她塑造成豪爽尚義、美麗善良,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藝人形象,并讓她與關漢卿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中顯示出各自的英雄性格。
《關漢卿》在歷史劇的形式美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它以詩入劇,唱詞極為優美。第八場關漢卿與朱簾秀在獄中互訴衷揚,一曲《蝶雙飛》,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心靈美,使人物的精神境界升華到新的高度,發出奪目的光輝,又增強了戲劇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形成了劇作熔壯美與優美一爐的美學風格。
《關漢卿》情節曲折動人,富于傳奇色彩。全劇緊扣《竇娥冤》的創作和演出展開曲折復雜的戲劇沖突,其中既有關漢卿、朱簾秀等藝術家和人民群眾跟以阿合馬為代表的元朝反動統治者的激烈斗爭,又有與混在當時雜劇界的敗類、反動統治者的幫兇葉和甫的尖銳沖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的劇情發展中,成功地塑造了關漢卿、朱簾秀等元代藝術家的動人形象。[4]
中國現代劇作家田漢的12場話劇。寫于1958年,同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劇本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沖突,塑造了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單純善良的少女朱小蘭抗拒惡奴凌辱而被誣陷,贓官不問情由,判她死罪。關漢卿出于義憤,在歌伎朱簾秀的支持下寫成悲劇《竇娥冤》。權貴阿合馬看出劇中針砭時弊的傾向,責令修改,關漢卿寧折不彎,堅持按原作演出。深明大義、富于自我犧牲精神的朱簾秀以自我犧牲的精神承擔了演出責任。除此之外,劇本還描寫了嫉惡如仇的賽簾秀、詼諧風趣的王和卿、俠肝義膽的王著等人物來映襯主要人物,也寫了投機取巧、見風使舵的歹人葉和甫來作對照。劇本體現了田漢作品的一貫特色:熾熱的詩情,執著的正義感和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劇情梗概
第一場 元世祖至元18年(1281年)的大都。靠城邊小酒店街口,許多人擁擠著看行刑的行列。騾車上的女犯后面緊跟著一個老婦高聲叫冤。太醫院的名醫、大劇作家關漢卿從酒店女掌柜劉大娘口中了解了朱小蘭冤案的全部情況。關漢卿到街口與書會朋友謝小山作別,和欠耍俏向城外方向走去。這時,權臣中書省平章政事阿合馬的第二十五個兒子帶著爪牙,進入劉大娘酒店,將大娘的女兒二妞搶走。劉大娘伏地大哭。
第二場 大都附郭朱簾秀的家,當時的行院所在。關漢卿氣憤地向朱簾秀講述著朱小蘭的悲慘故事。朱簾秀雖為名噪一時的歌妓,卻出身貧苦農家,小蘭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的共鳴。二人當即商定,由關漢卿將朱小蘭的冤案寫成雜劇《竇娥冤》,朱簾秀主演竇娥。
第二場 城外西山林園阿合馬華麗的別邸中,關漢卿正在為阿合馬的母親診治,侍女在伺候著。關漢卿認出丫頭秋燕就是二妞。在治好了阿合馬母親的心痛病后,利用阿合馬母親要常賜他的機會,救出了二妞。二妞得以與劉大娘團聚,并同差官周福祥結成美滿姻緣。
第四場 關漢卿在書齋里對著殘燭時而哦吟、構思,時而伏案狂草,時而起身伸腰,抽劍起舞,譙樓鼓敲三點。雞叫了,他還在拼命地寫《竇娥冤》。有人叩門,謝小山與玉梅進來。關漢卿與他們商談《竇娥冤》幾折的牌子。關漢卿太累睡著,鼾聲大起。謝小山與玉梅走出。
第五場 關漢卿的好友楊顯之在關漢卿在書齋看已寫成的幾折《竇娥冤》,并作修改。看著修改過劇本,關漢卿不覺朗誦起來。猥瑣文人葉和甫威脅、利誘關漢卿,要他不要寫《竇娥冤》。關漢卿的好友王和卿為演《竇娥冤》找園子。
第六場 玉仙樓后臺。關漢卿跟卸了裝的馬二、燕山秀、賽簾秀從繡幕的門簾后面緊張地窺視著前臺的表演和觀客席的情況。后臺的管事們和蒙古的衛士們不時地走動著,場上正演唱著《竇娥冤》。朱簾秀的演出非常成功。關漢卿、王和卿向她祝賀,益州千戶王著也向朱簾秀、關漢卿致謝。此時葉和甫領著中書省左丞郝禎來到后臺,要關漢卿改戲再演,并威脅說:“不改不演,要你們的腦袋!”葉和甫在一旁幫腔。關漢卿決定,寧可不演,斷然不改!朱簾秀勸關漢卿連夜離開大都,甘愿自己承擔責任。關漢卿卻斬釘截鐵地說:“死,就死在一起!”
第七場 玉仙樓的正官廳。阿合馬陪大司徒和禮霍孫看戲。由于朱簾秀完全照原詞演出,沒有任何改動,阿合馬氣得吹胡子瞪眼。當竇娥唱“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時,阿合馬大怒,下令停演。關漢卿、朱簾秀被押下。寒簾秀因念加上的詞“何日蒼天開眼,要將酷吏剝皮”,而被挖去雙眼,押入死牢。
第八場 至元十九年(1982年)三月末的大都獄中。深夜,獄吏設案問供。關漢卿從獄吏口中得知,他的案情因王著案的牽連越扯越大了。葉和甫誘勸關漢卿按他的意思招供,被關漢卿重重一記耳光,打倒地在。關漢卿與朱簾秀獄中重逢,堅貞不屈。關漢卿寫成曲子《蝶雙飛》,朱簾秀半誦半唱,表達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愛情的忠貞。
第九場 二妞的家。劉大娘來看她的女兒。從周福祥口中得知,孛羅大人把阿合馬二十幾年來胡作非為的惡狀告訴了皇上。皇上說:“那么王著殺阿合馬是對的呀。”就把阿合馬在上都通玄門外開棺戮尸,把忽辛以下的幾個兒子也都抓起來了。謝小山托周福祥將保關漢卿、朱簾秀的萬民稟貼遞上去。
第十場 秋雨聲中,兩獄座將帶著腳鐐手銬的關漢卿推進獄室,關漢卿倒在地上,鐐銬鐺然作響。關漢卿慢慢爬起來,撫著肢體。獄吏將朱簾秀鼓勵關漢卿斗爭勇氣的紙條交給關漢卿。
第十一場 和禮霍孫的簽押房。和孔霍孫和他親信的幕僚徹里·不花一道進來。徹里·不花為關漢卿說情。和禮霍孫發現兩次被打下去的萬民稟帖又在待閣的公文底下,以為是關羽顯靈。經二妞丈夫周福祥三次巧遞萬民稟貼和徹里·不花的說情,和里霍孫決定改判關漢卿斬罪為驅逐出境。
第十二場 距大都不遠的盧溝橋。這是南下大道的開端,也是古代大都人送行的地方。眾人送別關漢卿。周福祥騎馬而至,念文件:“奉和禮霍孫丞相鈞諭:關漢卿一代作者,敢與權奸相抗,雖依功令逐出大都,仍認為大都文藝巴托;朱簾秀藝行卓越,許其脫去樂籍,隨關漢卿出境南下,沿途關津,毋得阻留。”蘆溝橋上,關漢卿、朱簾秀并轡徐行,回頭與送行的人互相揚手惜別。
(原作由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出版)
劇作成就
《關漢卿》是田漢創作的高峰,無論從思想深度或藝術高度來看,都堪稱戲劇創作中的瑰寶,為歷史劇的創作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啟示。
劇作在處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上有獨到之處。關漢卿是十三世紀我國元代大劇作家,由于元代統治者輕視戲劇藝人,因而文獻中留下的有關關漢卿的史料非常少。田漢憑借這有限的史料,結合關漢卿的全部著作,力求準確地把握關漢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時,他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元代的經濟、政治和人民的生活狀況,從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尖銳的階級、民族矛盾中把握了歷史的真實。
這個劇本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并非出于藝術虛構。但如果要求劇作家完全按照這一鱗半爪的史料去寫,顯然不可能構成完整的戲劇情節。田漢在創作中正是借助于浪溫主義的豐富想象,充分發揮藝術的聯想力,將散見于各種資料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貫穿在《竇娥冤》的創作和演出這條主線上,并圍繞著關漢卿的藝術活動和政治抗爭,把筆觸伸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而勾畫出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織成一幅充滿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社會圖景。劇作并沒有寫關漢卿的一生,而是緊緊圍繞著創作和演出《竇娥冤》展開戲劇沖突,在一系列矛盾斗爭中逐步顯示關流卿的英雄性格。劇本開首,關漢卿就被劇作家推向了正義與邪惡斗爭的第一線。《竇娥冤》上演后,沖突進一步激化,當權貴們下達了“不改不演,要你們的腦袋”的最后通諜時,他泰然自若,置生死于度外,表現了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關漢卿入獄,戲劇沖突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劇作正是在這跌宕起伏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了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銅碗豆”性格。另外,歌妓朱簾秀的形象也塑造得極為成功。劇作家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她塑造成豪爽尚義、美麗善良,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藝人形象,并讓她與關漢卿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從中顯示出各自的英雄性格。
《關漢卿》在歷史劇的形式美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它以詩入劇,唱詞極為優美。第八場關漢卿與朱簾秀在獄中互訴衷揚,一曲《蝶雙飛》,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心靈美,使人物的精神境界升華到新的高度,發出奪目的光輝,又增強了戲劇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形成了劇作熔壯美與優美一爐的美學風格。
《關漢卿》情節曲折動人,富于傳奇色彩。全劇緊扣《竇娥冤》的創作和演出展開曲折復雜的戲劇沖突,其中既有關漢卿、朱簾秀等藝術家和人民群眾跟以阿合馬為代表的元朝反動統治者的激烈斗爭,又有與混在當時雜劇界的敗類、反動統治者的幫兇葉和甫的尖銳沖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的劇情發展中,成功地塑造了關漢卿、朱簾秀等元代藝術家的動人形象。[4]
上一篇: 顧貞觀 | 下一篇: 顧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