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生平和創(chuàng)作可分四個時期:
?、匍_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時期;
?、陂_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游無成,為創(chuàng)作極盛時期;
?、厶鞂毎溯d至十四載,側(cè)身下僚,從戎入幕,創(chuàng)作才能繼續(xù)得到發(fā)揮;
?、苤恋略d(756)后,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zhàn)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贊美不義戰(zhàn)爭、歧視少數(shù)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nóng)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zāi)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贊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fā),提倡輕徭薄賦,在當(dāng)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壑S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于安史亂后,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茉亼言?,數(shù)量最多,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fù)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jù)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xiàn)實有所不滿。
而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fā)友情和別意,或向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dá)官貴人之作,并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dāng)時已享有聲名?!缎绿茣じ哌m傳》說他“以氣質(zhì)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璠《河岳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禎指出高詩風(fēng)格為“悲壯而厚”(《帶經(jīng)堂詩話》)。
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fēng)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zhì)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yōu)。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yè)、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tǒng)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dá)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六翮飄飖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日光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边@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fēng)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dān)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捳f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fēng)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fēng)格的佳篇。
關(guān)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rèn)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yīng)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笨梢娝?dāng)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xí)r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fēng)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fēng)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jì)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zé)o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匍_元二十年前,謀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時期;
?、陂_元二十年至天寶八載,首次出塞,浪游無成,為創(chuàng)作極盛時期;
?、厶鞂毎溯d至十四載,側(cè)身下僚,從戎入幕,創(chuàng)作才能繼續(xù)得到發(fā)揮;
?、苤恋略d(756)后,仕途得意,雖然也寫過一些佳作,但總的說來,較前三個時期遜色。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實性較強。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邊塞詩,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薊中作》、《九曲詞三首》等,歌頌了戰(zhàn)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愛民之情。高適有些贊美不義戰(zhàn)爭、歧視少數(shù)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蠻詩》等,是這類詩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詩。這些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如《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nóng)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zāi)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還寫過一些贊美“良吏”的詩,從“仁政”思想出發(fā),提倡輕徭薄賦,在當(dāng)時也有一定的進步作用。
?、壑S時傷亂詩。大抵指斥弊政,對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難二首》等。還有一些詩作于安史亂后,對政局流露出憂慮和憤慨,如《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登百丈峰二首》等。
?、茉亼言?,數(shù)量最多,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fù)雜。象《別韋參軍》、《淇上酬薛三據(jù)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贈崔二》、《封丘作》等,抒寫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對現(xiàn)實有所不滿。
而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遺》等,或抒發(fā)友情和別意,或向往隱居生活,情意真摯,頗有感染力。這類詩中也有一些企羨功名富貴和吹捧達(dá)官貴人之作,并無可取。此外,還有一些詠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寫旅途景色的詩如《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頗有佳句。高適的詩在當(dāng)時已享有聲名?!缎绿茣じ哌m傳》說他“以氣質(zhì)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璠《河岳英靈集》也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王士禎指出高詩風(fēng)格為“悲壯而厚”(《帶經(jīng)堂詩話》)。
感情深摯,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渾厚,是高適詩風(fēng)的基本特點。以詩體而論,高詩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zhì)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yōu)。高適作品的編集,原有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作序的詩集,今佚。新、舊《唐書》著錄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庫全書》所收明汲古閣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詩8卷、文2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張遜業(yè)、許自昌等輯本,皆為2卷。明楊一統(tǒng)輯《高適集》1卷。敦煌《唐詩選殘卷》、《高適詩集殘卷》等,尚存部分佚詩。注本有今人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孫欽善《高適集校注》,皆附年譜。研究高適生平的著述有王達(dá)津《詩人高適生平系詩》、彭蘭《高適系年考證》、周勛初《高適年譜》、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高適年譜中的幾個問題》。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六翮飄飖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日光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边@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fēng)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dān)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捳f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fēng)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fēng)格的佳篇。
關(guān)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rèn)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yīng)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笨梢娝?dāng)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xí)r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fēng)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fēng)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jì)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zé)o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上一篇: 高明 | 下一篇: 耿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