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方面,高啟可以說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壇“超級模仿秀”,而且學什么是什么,用紀曉嵐的話說就是“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之所長無不兼之”。不過,高啟的這種模仿,絕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簡單的拷貝和刪減,而是師古之后成家,認為要“兼師眾長,隨事模擬,待其時至心融,渾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執之弊”(《獨庵集序》)。高啟在文學上的最大成就,則是在元末明初這段以演義、小說為主流文化的不利環境下,獨樹一幟的挑起了發展詩歌的重擔,并改變了元末以來縟麗不實的詩風,從而推動了詩歌的繼續向前發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夠達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詩體制不一,風格多樣,學習漢魏晉唐諸體,均有模擬痕跡。不過他才思俊逸,詩歌多有佳作,為明代最優秀詩人之一。
高啟作官只有三年,長期居于鄉里,故其部分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生活,如《牧牛詞》、《捕魚詞》、《養蠶詞》、《射鴨詞》、《伐木詞》、《打麥詞》、《采茶詞》、《田家行》、《看刈禾》等。這些詩沒有把田園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階級剝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陳太守》寫:“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蕪,下田沒,中田有麥牛尾稀,種成未足輸官物。侯來桑下搖玉珂,聽儂試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終闋,幾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練圻老人農隱》、《過奉口戰場》、《聞長槍兵至出越城夜投龕山》、《大水》等詩,還描寫了農民在天災兵燹下的苦難。這些作品,是高啟詩歌中的精華部分。
高啟詩中十之八九是個人述志感懷、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這類詩歌,有時也對統治階級微露諷刺。如五古《寓感》其七云:“大道本夷直,末路生險□。杯酒出肺肝,須臾起相疑。田蚡排竇嬰,趙高誣李斯。傾擠不少假,權寵實災基。”對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進行了揭露。又如他去官后的《太白三章》之三:“新豐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實際上是譏諷明朝新貴的。但高啟思想比較復雜,他也寫了不少感沐皇恩、遁世消極的詩,未能擺脫自身的階級局限性。
高啟詩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首先,他的某些詩崇尚寫實,描摹景物時細致入微。如“江黃連渚霧,野白滿田冰”;“鳥啄枯楊碎,蟲懸落葉輕”;“犬隨春饁女,雞喚曉耕人”等句,均產生于生活實感,新穎逼真。其次,注重含蓄,韻味深長。如《鑿渠謠》:“鑿渠深,一十尋;鑿渠廣,八十丈。鑿渠未苦莫嗟吁,黃河曾開千丈余。君不見,賈尚書。”只是寥寥數句,收煞處戛然而止,給人以深遠的回味。再次,用典不多,力求通暢,有些只有數句的小詩,更具有民歌風味。如《子夜四時歌》之二:“紅妝何草草,晚出南湖道。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明白如話,親切動人。這些詩的創作,與他鄉居時多與下層人民接近有關。高啟的詩,對明代詩歌影響較廣,以致有人把他譽為明代詩人之冠。
高啟也寫詞,大多內容平泛,情調低沉,遜于他的詩作。他的散文,獨創性不多,但《書博雞者事》一文很有光彩,它塑造了一個敢同豪紳斗爭的義勇少年形象,語言凝煉,情節動人,有唐人傳奇之風。
鑒于高啟在詩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后人尊稱他為“明初詩人之冠”,而且歷代詩評家也都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大清第一才子”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贊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近代詩人毛澤東干脆把高啟稱作“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上一篇: 耿瑋 | 下一篇: 高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