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約803~863年)
段成式,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唐玄宗開元末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段成式青年時期為官宦子弟,英俊瀟灑,彬彬有禮,活潑好動。他的好友周繇《嘲段成式》詩中寫道:“蹴鞠且徒為,寧如目送時。報仇慚選耎(怯弱),存想恨逶遲。促坐疑辟咡(交談時側著頭避免口氣觸及對方),銜杯強朵頤(鼓著腮頰嚼食之態)。恣情窺窈窕,曾恃好風姿。色授(睹貌動情)應難奪,神交愿莫辭。”此詩寫了他年輕時的風貌。段成式自幼即力學苦讀,博學強記,少好獵。其禪見洽聞,為時人所嘆服,自言:“成立以君子恥一物不知”,故他的博聞在唐代作家中是不多見的。成式李任秘書省校書郎,吉州、處州、江洲刺史,直至太長少卿。成式為官期間,增為故里修七孔拱橋,架通南北之路。鄉人為記段氏功德,逐將相鄰的段、加、馬、喬四村改名為“段橋”,并刊石立碑。
段成式年輕時隨父親段文昌(曾任四川節度使等職)轉徒各地,了解各地風土人情、軼聞趣事,開拓了生活視野,加之他精研苦學,博覽了包括官府秘籍在內的大量圖書。他以讀書為嗜,博學強記,矩識淵博。段成式和當時的詩人溫庭筠、李商隱、李群玉、周繇結為朋友,往來密切。這對他的詩文創造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段成式曾因父親段文昌的關系,就任秘書省校書郎,居府第“修行里”。他自己說:“武宗癸亥三年夏,予與張君希復善繼,同官秘書。”這是公元843年,他大約40來歲的事情。后來他“累官遷尚書郎”,又出任江州刺史,至“大中中歸京,仕至太常少卿”。他居長安時,“以閑放自適”,“尤深子佛書”,這正是他晚年生活的概括。他于懿咸通四年六月卒,享年約六十一歲。
在唐代晚期文學家中,段成式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能詩善文除代表作志怪小說集《酉陽雜俎》傳于后世外,在《全唐詩》中還收入他的詩詞30多首,《全唐文》中收入他的文章11篇。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號稱“三十六(段、李、溫均排行十六,故稱。)”現存段成式的詩,多是絕句和律詩,十分講究詞采的艷麗,風格清麗秀美。晚唐社會“官亂人貧,盜賊并起,土崩之勢,憂在旦危”,皇帝仍舊終日宴游,不理朝政。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段成式信佛讀經,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詩中多流露出超脫世俗的消極情緒。
段成式的文學成就主要是他的 《酉陽雜俎》。《酉陽雜俎》二十卷續十卷。1981年中華書局重新出版了他的《酉陽雜俎》,并附有歷代序跋、歷代書目著錄和段成式年表。此書的性質,據作者自序稱:“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酉陽雜俎》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啟宋明及清初志怪小說的重要著作,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天咫》、《諾皋記》中的許多志怪故事,大多結構完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比起唐代的傳奇小說毫不遜色。正是《酉陽雜俎》才奠定段成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清代紀曉嵐等編寫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其書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魯迅先生在《小說史略》中亦推譽說:“所涉既廣,遂多珍異”,這部書與唐代傳奇小說“并驅爭先”。
在中國文學史上,段成式以筆記小說而著稱。他所著《酉陽雜俎》20卷,《續集》10卷,以內容廣博而蜚聲中外,凡神道仙佛、天文地理、文化藝術、風俗民情、動植貨殖、奇聞逸事、上天下地、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載。既保存了南北朝至唐代的雪多有價值的珍貴史料,也顯示了作者寫人記事的高潮文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自唐以來,推為小說織翹楚,莫或廢也。”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稱:“或錄秘書,或敘異事,仙佛鬼人,以至動植,彌不畢載……所涉既廣,遂多珍異,以世愛玩,與傳奇并驅爭先矣。”英國作家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美國學者勞費爾著《中國伊朗編》,都多處原因了《酉陽雜俎》的材料。此書對山東的地理風情、神話傳說也多有記載,如高苑魚津、歷城蓮子湖(今大明湖)、歷城魏明寺韓公碑,歷山、玉函山等傳說。
《酉陽雜俎》就內容而言,遠遠超出了志怪小說的題材,它包羅繁雜,有自然現象、文籍典故、社會民情、地產資源、草木魚蟲、方技醫藥、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產交流等等,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寫李淵的精奇悍勇:“隋末,嘗以十二人破草寇號無端兒數萬。又龍門戰,盡一房箭,中八十人。”這是正史所不存的。又如寫齊國之古墓:“貝丘縣東北有齊景公墓,近世有人開之,下入三丈,石函中得一鵝,鵝回轉翅以撥石。”為考古提供了線索。再如寫駱賓王的《討武瞾檄》傳到武則天手中:“則天覽及,‘蛾眉不肯讓人,狐媚更能惑主’微笑而已,當讀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時,驚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堪稱神來之筆。還有李白讓高力士脫靴,王勃寫文章在被窩里打腹稿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很廣。這部書里的《葉限姑娘》是世界范圍內“灰姑娘型”童話的發端之作,比格林童話早了近千年;這部書里的《物異》、《廣動植》在科學上也不可忽視的價值。如 “能消草木金鐵,人手入則消爛”的無機酸——“畔茶佉水”,比歐洲最早的記載(十三世紀)還早六百年。總之,段成式這位晚唐時期的詩人、小說家不但在我國曾經蜚聲士林,流播很廣,即使在國外,也頗受重視。
另外,段成式的詩文也有一定的成就,與溫庭筠、李商隱齊名,時號“三十六”,因段、溫、李三人皆排行十六,故有“三十六體”之稱。三人皆為晚唐 文之高手。研究段成式的詩文,可與其筆記小說相互參照,對全面了解唐代社會的思想文化與文學藝術,大有裨益。
段成式故里在今明集鎮段橋村。清代鄒平著名詩人張實居《長白竹枝詞·十五》寫道:“連年亢旱綠波消,一望平湖種麥苗。舊跡欲尋柯故里,居人遙指段家橋。”王漁洋在該詞后注“段太長故里”。《玩湖頂》詩云:“更憶斷橋柯古跡,夕陽一片遠香紅。”晚于張實居而同為張延登之孫的張爾奎,有《柯古堂詩文》四卷行于世。很顯然,詩人張實居、張爾奎皆十分仰慕唐代文學家段成式,同時也佐證了段成式故里確實是鄒平縣明集鎮段橋村。
上一篇: 丁棱 | 下一篇: 狄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