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元(1096—1163),字體仁,樂安縣流坑人,宋朝恩科狀元。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在棄舉業(yè)就教職的父親指導和鼓勵下,并求教于族叔董觀(后登進士第知潯州 ,不久便以學問器重于鄉(xiāng),16歲即考取秀才,21歲奪得鄉(xiāng)試魁首。北宋靖康元年(1126),再次中舉。可是,赴京參加禮部會試,卻屢試不第,消磨了他幾十年的黃金歲月,以至“貧甚無以自養(yǎng)”,只好到富人家當教書先生,且遭到世人冷落和恥笑,心中苦楚無限。 紹興十八年(1148),朝廷舉行會試,53歲的德元決定應試,禱盼能金榜題名。當時科考,贊成對金主和的才能被錄取,董德元把準了朝廷脈搏,在殿試策論答題中說:“晉之失不在于虛無,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詞章,亦失于用兵故耳。”迎合了宋高宗和太師秦檜“柔道”御天下的主張及對金主和不戰(zhàn)的路線。因此,宋高宗大為贊賞,欲點為第一,因董德元已有官職,所以改為第二名進士,而讓王佐當狀元,但賜董德元“恩例”與狀元相同,故當時人稱董德元為“恩榜狀元”。
上一篇: 董穎 | 下一篇: 杜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