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732—789) 字幼公,一字次公,潤州金壇城西南窯村(今江蘇金壇)人,是唐代中期著
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于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歷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歷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歷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面粉廠南圍墻前),并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上一篇: 杜荀鶴 | 下一篇: 杜審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