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衍(1856~1937) 近代詩人。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變法榷議》十條,提倡維新。政變后,湖廣總督張之洞邀往武昌,任官報局總編纂,與沈曾植相識。二十八年,應經濟特科試,未中。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陳衍通經史訓詁之學,特長于詩,與鄭孝胥同為閩派詩的首領人物。光緒十二年(1886)在京時,與鄭孝胥標榜"同光體"。他提倡"三元"之說,即"上元開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他認為這是古近體詩的三個演變階段,第一個高峰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第二個高峰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第三個高峰在宋哲宗元□年間。而繼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緒間的"同光體",也即他所倡導的詩風。他自己作詩,著重在學習王安石、楊萬里的曲折用筆,骨力清健,與陳三立、鄭孝胥、沈曾植、陳寶琛等,風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揚"同光體"成就,對近代舊詩壇,發生過廣泛影響。
著有《石遺室叢書》,收書18種,116卷,其中除輯錄校補者 8種外,自著10種,包括《石遺室文集》12卷,《石遺室詩集》6卷,《石遺室詩集補遺》1卷,《說文舉列》7卷,《朱絲詞》2卷等。有家刻本。《叢書》外,又有《石遺室詩話》32卷、《續編》6卷,《遼詩紀事》12卷、《金詩紀事》16卷、《元詩紀事》24卷,都有商務印書館排印本。《石遺室論文》 5卷、《史漢文學研究法》1冊,都有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排印本。又選有《近代詩鈔》24冊,《宋詩精華錄》4卷,皆為商務印書館排印本。陳衍 陳衍,男,吉林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吉林省重點學科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帶頭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行業教育協作會理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工作委員會理事。
長期致力于區域職業教育規劃、職業院校管理、職業教育史、比較職業教育研究,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國際教育與價值教育聯合會(apnieve)委托課題《中國職業教育競爭力國際比較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我國省域職業教育競爭力比較研究》、勞動保障部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課題《職業院校新專業設置預測模型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與發展研究》、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招標課題《職業教育區域競爭力比較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職業教育研究課題。
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職業技術教育》等發表多篇論文,出版《轉軌破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熱點報告》、《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熱點與前瞻》等學術著作8部。
主講研究生課程《教育宏觀管理問題研究》。《創建“教育研究—教學改革”聯動體,整體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陳衍 陳衍,本名陳為良 1937年生,筆名陳衍。浙江麗水人。1959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歷任杭州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寫作教研室主任,現任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咨科學校校長、教授。中國寫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會長、浙江省廣播電視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電影家協會理事、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論著《中國古代編劇理論初探》獲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電影文學簡論》;《寫作學高等教程》(合作)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文學寫作基礎》;《文學體裁寫作知識》。(主編并執筆);《修辭通鑒》等。主要論文《戲劇沖突散論》獲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并輯入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李漁〈十種曲〉析論》;《〈雷雨〉拾零》;《論戲劇與電影的"離"與"合"》;《探索性影片與電影創作新觀念》;《謝晉模式的合理意義》輯入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戲劇的結尾藝術》等。
陳衍通經史訓詁之學,特長于詩,與鄭孝胥同為閩派詩的首領人物。光緒十二年(1886)在京時,與鄭孝胥標榜"同光體"。他提倡"三元"之說,即"上元開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他認為這是古近體詩的三個演變階段,第一個高峰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第二個高峰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第三個高峰在宋哲宗元□年間。而繼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緒間的"同光體",也即他所倡導的詩風。他自己作詩,著重在學習王安石、楊萬里的曲折用筆,骨力清健,與陳三立、鄭孝胥、沈曾植、陳寶琛等,風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揚"同光體"成就,對近代舊詩壇,發生過廣泛影響。
著有《石遺室叢書》,收書18種,116卷,其中除輯錄校補者 8種外,自著10種,包括《石遺室文集》12卷,《石遺室詩集》6卷,《石遺室詩集補遺》1卷,《說文舉列》7卷,《朱絲詞》2卷等。有家刻本。《叢書》外,又有《石遺室詩話》32卷、《續編》6卷,《遼詩紀事》12卷、《金詩紀事》16卷、《元詩紀事》24卷,都有商務印書館排印本。《石遺室論文》 5卷、《史漢文學研究法》1冊,都有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排印本。又選有《近代詩鈔》24冊,《宋詩精華錄》4卷,皆為商務印書館排印本。陳衍 陳衍,男,吉林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吉林省重點學科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帶頭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行業教育協作會理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工作委員會理事。
長期致力于區域職業教育規劃、職業院校管理、職業教育史、比較職業教育研究,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國際教育與價值教育聯合會(apnieve)委托課題《中國職業教育競爭力國際比較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我國省域職業教育競爭力比較研究》、勞動保障部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課題《職業院校新專業設置預測模型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與發展研究》、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招標課題《職業教育區域競爭力比較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職業教育研究課題。
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職業技術教育》等發表多篇論文,出版《轉軌破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熱點報告》、《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熱點與前瞻》等學術著作8部。
主講研究生課程《教育宏觀管理問題研究》。《創建“教育研究—教學改革”聯動體,整體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陳衍 陳衍,本名陳為良 1937年生,筆名陳衍。浙江麗水人。1959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歷任杭州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寫作教研室主任,現任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咨科學校校長、教授。中國寫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浙江省寫作學會會長、浙江省廣播電視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電影家協會理事、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論著《中國古代編劇理論初探》獲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電影文學簡論》;《寫作學高等教程》(合作)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文學寫作基礎》;《文學體裁寫作知識》。(主編并執筆);《修辭通鑒》等。主要論文《戲劇沖突散論》獲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并輯入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李漁〈十種曲〉析論》;《〈雷雨〉拾零》;《論戲劇與電影的"離"與"合"》;《探索性影片與電影創作新觀念》;《謝晉模式的合理意義》輯入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戲劇的結尾藝術》等。
上一篇: 陳三立 | 下一篇: 陳曾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