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
潁川郡 秦時置郡。以潁水得名,治今河南禹縣。此支陳氏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廣陵郡 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此支陳氏出自漢武帝之子劉胥之后所改陳姓后裔。
河南郡 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此支陳氏出自匈奴族陳氏。
武當(dāng)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后。
馮翊郡 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后。
京兆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后裔陳忠之后。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東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新安郡 晉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當(dāng)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后轄境歷朝不同。
廬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
堂號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后,把黃帝之后封于薊,帝堯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dāng)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nèi)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潁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dāng)、京兆、廣陵、新安。②自立堂號:建業(yè)、映山、忠節(jié)、延慶、余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
潁川郡 秦時置郡。以潁水得名,治今河南禹縣。此支陳氏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廣陵郡 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此支陳氏出自漢武帝之子劉胥之后所改陳姓后裔。
河南郡 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此支陳氏出自匈奴族陳氏。
武當(dāng)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寔之后。
馮翊郡 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后。
京兆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寔后裔陳忠之后。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東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新安郡 晉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當(dāng)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后轄境歷朝不同。
廬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
堂號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后,把黃帝之后封于薊,帝堯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dāng)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nèi)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潁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dāng)、京兆、廣陵、新安。②自立堂號:建業(yè)、映山、忠節(jié)、延慶、余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
上一篇: 陳濟翁 | 下一篇: 陳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