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甲辰1724)閏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種周歲,遂以芒種為生辰之標志。
乾隆元年(丙辰1736)曹雪芹十三歲,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種節。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嬪薨。嬪陳氏,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書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長子弘皙謀立朝廷,暗刺乾隆,事敗。雪芹家復被牽累,再次抄沒,家遂破敗。雪芹貧困流落。曾任內務府筆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續作《石頭記》。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記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是為當時書稿進度情況。脂硯實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誠有《寄懷曹雪芹》詩。回顧右翼宗學夜話,相勸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書黃葉村”。此時雪芹當已到西山,離開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詩至癸未年者,多詠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頭記》抄本,始有“脂硯”批語紀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頭記》,皆“脂硯齋四閱評過”。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詩每言“秦淮舊夢人猶在”,“廢官頹樓夢舊家”,皆隱指《紅樓夢》寫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質酒歌》,紀雪芹秋末來訪共飲情況。脂批“壬午重陽”有“索書甚迫”之語。重陽后亦不復見批語。當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詩邀雪芹三月初相聚(為敦誠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殤,感傷成疾。脂批:“……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記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經考,知為“癸未除夕”筆之誤,卒年五十歲。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誠開年挽詩:“曉風昨日拂銘旌”,“四十年華太瘦生”,皆為史證。 (周老引用的這兩句詩有誤,原句應為:“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
全詩如下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垅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雪芹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欲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革寒煙對落曛。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種周歲,遂以芒種為生辰之標志。
乾隆元年(丙辰1736)曹雪芹十三歲,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種節。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嬪薨。嬪陳氏,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書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長子弘皙謀立朝廷,暗刺乾隆,事敗。雪芹家復被牽累,再次抄沒,家遂破敗。雪芹貧困流落。曾任內務府筆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續作《石頭記》。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記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是為當時書稿進度情況。脂硯實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誠有《寄懷曹雪芹》詩。回顧右翼宗學夜話,相勸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書黃葉村”。此時雪芹當已到西山,離開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詩至癸未年者,多詠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頭記》抄本,始有“脂硯”批語紀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頭記》,皆“脂硯齋四閱評過”。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詩每言“秦淮舊夢人猶在”,“廢官頹樓夢舊家”,皆隱指《紅樓夢》寫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質酒歌》,紀雪芹秋末來訪共飲情況。脂批“壬午重陽”有“索書甚迫”之語。重陽后亦不復見批語。當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詩邀雪芹三月初相聚(為敦誠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殤,感傷成疾。脂批:“……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記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經考,知為“癸未除夕”筆之誤,卒年五十歲。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誠開年挽詩:“曉風昨日拂銘旌”,“四十年華太瘦生”,皆為史證。 (周老引用的這兩句詩有誤,原句應為:“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
全詩如下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垅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雪芹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欲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革寒煙對落曛。
上一篇: 陳與義 | 下一篇: 曹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