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少。 另外可以看出當時書壇的風氣已完全轉向了詩文尺牘,而書碑則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為士大夫所不屑為,甚至連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這與唐代以前的情況有著根本的不同。
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傮w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新的意識略遜一籌。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 “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宋四家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北宋著名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龍團茶和撰寫《茶錄》一書而聞名于世。而《茶錄》本身就是一件書法杰作。 作品 《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別紀》十卷。明徐火勃輯。存。
按:本書卷數各書記載不一:《蔡襄集》六十卷又奏議十卷,可見《宋史藝文志》卷七;《宋蔡忠惠公集》四十六卷,見《季滄葦藏書目》;《蔡忠惠公集》四十四卷,見《邵亭知見傳本書目》;《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四十卷,附《蔡端明別紀》十卷,見別紀明徐火勃輯,萬歷版;《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四十卷,萬歷本,鄭振鐸跋;《端明集》四十卷,見《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三十六卷、《別紀補遺》二卷,清雍正乾隆間版本;《莆陽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宋刻本,其中卷數配清抄本;《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南宋時刻于泉州,王梅溪作序,見《絳云樓書目》或《直齋書錄解題》,又見《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蔡忠惠公集》三十四卷,舊鈔本,在臺灣;《蔡忠惠公集》三十四卷,見《虞山錢遵王藏書目錄叢編》;《蔡忠惠集》三十九卷,清乾隆間蔡氏刻本;《蔡端明文集》二十四卷,藍絲闌鈔本;《端明學士集》十七卷,宋乾道四年(1168)刻本(增訂四庫簡目標注世善堂藏書目錄》;《蔡忠惠公集》八卷,明宋玨輯,見《鳴野山房書目》。
《荔枝譜》一卷。存。
按:《荔枝譜》版本較多,據粗略統計有:宋刊本、明刊本、明汪氏刊本、《百川學海(咸淳本)癸集》、《百川學海(弘治本等)癸集》、《山居雜志》、《說郛(宛委山堂本)》、《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古今說部叢書》三集、《叢書集成初集·應用科學類》、《藝術叢編》第一集、《百部叢書集成·癸集》、《藝圃搜集》本、《閩中石手刻跡本》、《閩中荔枝通譜》十六卷本、《閩中荔枝通譜》八卷本(萬歷本)、《鄧道協荔枝通譜本》。又按:《荔林譜》共七篇,一原本始,二標尤異、三志賈鬻,四明服食,五慎養,六時法制,七別種類。
《龍壽丹記》。存。(此書有五朝小說本)。
《茶錄》二卷。存。(或有《茶錄》一卷)
按:《茶錄》自序有云:“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譜》獨論采造之本。至于烹試,曾未有聞。”此書分上、下二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這就是所謂烹試之法?!恫桎洝范戆姹绢H多,有:《茶書》八種十四卷、清初錢氏述古堂鈔本、明刊本、百名家書本、后四十家小說本、清鈔本、《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恫桎洝芬痪淼陌姹竞芏?,也有《茶書》二十七種三十三卷,明喻政編、萬歷本,《茶書》十三種十五卷、明末刻本,宋刊本(有前、后序)、明刊本(有自序、自跋、歐陽修后序)、《百川學海(咸淳本)辛集》、《百川學海(弘治本)壬集》、《百川學海(重輯本)辛集》、《格致叢書》、《說郛》(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說·宋人百家小說瑣記家》、《五朝小說大觀·宋人百家小說瑣記家叢書集成初編·應用科學類》《藝術叢編》第一集、《百部叢書集成·辛集》。
《蔡忠惠奏議》十卷。見《福建通志》卷六十八。
《蔡襄治平會計錄》六卷。見《玉海》卷五十八。
《墨譜》一卷。見《宋史藝文志》卷六。
《茶果》
《荔枝故事》一卷
《講〈春秋〉〈左傳〉疏》一篇。
《蔡莆陽詩》六卷。見《宋元四十三家》。
《蔡忠惠詩集全編》四卷。清乾隆間吳允嘉抄本。
《蔡忠惠詩集全編》二卷。《別紀補遺》二卷。明宋玨輯,《別紀》明徐火勃輯。
《蔡福州外紀》十卷,明徐火勃編,陳甫仲訂補。
《蔡端明別紀》十二卷,明徐火勃編。(也有十卷、一卷)。
《蔡忠惠公別紀補遺》,明宋玨編(萬歷刻本)。
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傮w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新的意識略遜一籌。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 “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宋四家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北宋著名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龍團茶和撰寫《茶錄》一書而聞名于世。而《茶錄》本身就是一件書法杰作。 作品 《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別紀》十卷。明徐火勃輯。存。
按:本書卷數各書記載不一:《蔡襄集》六十卷又奏議十卷,可見《宋史藝文志》卷七;《宋蔡忠惠公集》四十六卷,見《季滄葦藏書目》;《蔡忠惠公集》四十四卷,見《邵亭知見傳本書目》;《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四十卷,附《蔡端明別紀》十卷,見別紀明徐火勃輯,萬歷版;《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四十卷,萬歷本,鄭振鐸跋;《端明集》四十卷,見《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三十六卷、《別紀補遺》二卷,清雍正乾隆間版本;《莆陽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六卷、宋刻本,其中卷數配清抄本;《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南宋時刻于泉州,王梅溪作序,見《絳云樓書目》或《直齋書錄解題》,又見《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蔡忠惠公集》三十四卷,舊鈔本,在臺灣;《蔡忠惠公集》三十四卷,見《虞山錢遵王藏書目錄叢編》;《蔡忠惠集》三十九卷,清乾隆間蔡氏刻本;《蔡端明文集》二十四卷,藍絲闌鈔本;《端明學士集》十七卷,宋乾道四年(1168)刻本(增訂四庫簡目標注世善堂藏書目錄》;《蔡忠惠公集》八卷,明宋玨輯,見《鳴野山房書目》。
《荔枝譜》一卷。存。
按:《荔枝譜》版本較多,據粗略統計有:宋刊本、明刊本、明汪氏刊本、《百川學海(咸淳本)癸集》、《百川學海(弘治本等)癸集》、《山居雜志》、《說郛(宛委山堂本)》、《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古今說部叢書》三集、《叢書集成初集·應用科學類》、《藝術叢編》第一集、《百部叢書集成·癸集》、《藝圃搜集》本、《閩中石手刻跡本》、《閩中荔枝通譜》十六卷本、《閩中荔枝通譜》八卷本(萬歷本)、《鄧道協荔枝通譜本》。又按:《荔林譜》共七篇,一原本始,二標尤異、三志賈鬻,四明服食,五慎養,六時法制,七別種類。
《龍壽丹記》。存。(此書有五朝小說本)。
《茶錄》二卷。存。(或有《茶錄》一卷)
按:《茶錄》自序有云:“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譜》獨論采造之本。至于烹試,曾未有聞。”此書分上、下二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這就是所謂烹試之法?!恫桎洝范戆姹绢H多,有:《茶書》八種十四卷、清初錢氏述古堂鈔本、明刊本、百名家書本、后四十家小說本、清鈔本、《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恫桎洝芬痪淼陌姹竞芏?,也有《茶書》二十七種三十三卷,明喻政編、萬歷本,《茶書》十三種十五卷、明末刻本,宋刊本(有前、后序)、明刊本(有自序、自跋、歐陽修后序)、《百川學海(咸淳本)辛集》、《百川學海(弘治本)壬集》、《百川學海(重輯本)辛集》、《格致叢書》、《說郛》(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說·宋人百家小說瑣記家》、《五朝小說大觀·宋人百家小說瑣記家叢書集成初編·應用科學類》《藝術叢編》第一集、《百部叢書集成·辛集》。
《蔡忠惠奏議》十卷。見《福建通志》卷六十八。
《蔡襄治平會計錄》六卷。見《玉海》卷五十八。
《墨譜》一卷。見《宋史藝文志》卷六。
《茶果》
《荔枝故事》一卷
《講〈春秋〉〈左傳〉疏》一篇。
《蔡莆陽詩》六卷。見《宋元四十三家》。
《蔡忠惠詩集全編》四卷。清乾隆間吳允嘉抄本。
《蔡忠惠詩集全編》二卷。《別紀補遺》二卷。明宋玨輯,《別紀》明徐火勃輯。
《蔡福州外紀》十卷,明徐火勃編,陳甫仲訂補。
《蔡端明別紀》十二卷,明徐火勃編。(也有十卷、一卷)。
《蔡忠惠公別紀補遺》,明宋玨編(萬歷刻本)。
上一篇: 蔡確 | 下一篇: 曹景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