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簡介
【離騷】
《離騷》是戰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于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關于寫作年代,有人認為寫于楚懷王當朝,詩人被疏遠以后;也有人認為作于頃襄王當朝,詩人再放江南時。迄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以想象和聯想的方式構成了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地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將深刻的內容借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極富藝術魅力。
《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于《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 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 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 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 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 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 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 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1.創作背景
關于《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里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這首詩本身找證據是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大忠實于史實,是有可能的。
2.主要內容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浪漫的想像,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思想和藝術上的魅力并重,令無數人為之傾倒。同時,它也是我們了解屈原偉大思想與生平的最重要的歷史資料。課文節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作者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眾人的猜疑和造謠中傷,君主也疏遠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和蠅營狗茍的小人們同流合污,一方面設想自己要隱退,同時更加努力培養自己的美好的德行。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達最直接、強烈的段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現了詩人的極度苦悶、難以排解的心情,為下面情緒的抒發定下了基調。“余雖好修姱以羈兮,……又申之以攬茝”,寫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圍群小之間的尖銳沖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賢愚忠奸的昏庸。對此,作者堅定地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競周容以為度”,寫群小對自己的誣陷以及周圍風氣的敗壞。“眾女”“時俗”兩詞,說明當時社會環境一團糟,人們的行為沒有準則、尺度可言,一味投機取巧,鉆營逢迎。面對如此污濁的、看不到希望的環境,作者爆發出痛苦而無奈的浩嘆:“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忳”和“郁邑”都是憂愁煩悶的意思,兩個詞連用,表現了作者憂悶之深。清代朱驥在《離騷辨》中說:“此句無限神情,在‘獨’字、‘也’字內,蓋大夫遙想從前一片婆心,滿腔熱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這一句是整首詩中最長的詩句,作者似乎將胸中郁積已久的愁悶盡情傾吐出來,震動人心。然而,作者雖然為自己的遭際悲憤萬端,卻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節操,他聲明:“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接下來,“鷙鳥之不群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進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對自己之所以不見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雖然抑郁難平,但情緒趨向平穩,并堅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現作者以前賢為榜樣,同時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來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說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離騷》里也稱引了不少詩史或傳說材料,可見作者對歷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賢臣就是引導他追求進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對此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懷疑。他后悔當初沒有認清形勢,選準道路,那么現在趕緊抽身退出還來得及吧!當然,由進到退是要經過一番內心掙扎和斗爭的。“延佇”“步”“止息”等語,讓我們看到一位猶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詩人形象。“蘭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呂延濟說:“行止依蘭椒,不忘芳香以自潔也。”終于,詩人有了一個明確的想法:“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這一句既含有讓步,又帶著倔強。只求潔身自好,這是碰壁之后的讓步;“復修”“初服”,全然不顧自己獲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這是不計功利得失的倔強。以下“制芰荷以為衣兮,……芳菲菲其彌章”從各方面寫自己衣飾的高潔。作者不憚繁復地描述種種衣飾,意在表明他修身之嚴。讀起來,這幾句詩給人無限鄭重的感覺。其中,“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和前面的“復路”是相應的。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獨好修以為常”。“獨”字表現出作者認定自己的原則是正確的并甘愿為之付出的自覺態度,帶有一點自豪的味道。“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堅信自己,至死不變。 對于這一部分,我們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①屈原和楚懷王的矛盾。楚懷王賢愚不分,沒有主見,輕易聽信周圍群小的挑撥。有關詩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國舊貴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賢才,肆意對屈原造謠中傷;他們投機取巧,毫無原則。有關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競周容以為度。”
③屈原和楚王、群臣產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這是導致他在現實中碰壁的根本原因。“舉賢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循繩墨而不頗”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這極大地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屈原意識到楚國的危險處境,深知楚國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強起來,才能與強秦抗衡。他一心為國家的前途考慮,群臣卻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這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楚懷王昏庸淺薄,經不起小人挑撥,不能采納他的主張,疏遠了他。
④屈原的品格與精神。屈原潔身自好,決不與周圍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堅持真理,捍衛理想。有關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豈余心之可懲。”“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亦余心之所善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問題探究
1.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一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誣陷、傾軋,君主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然遭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無變通、退縮的念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對這種心志的表白。第二節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是就在政治活動中的進退來說的,并不意味著詩人就此放棄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①押韻。根據上古音韻系統,《離騷》是隔句用韻的。如“余雖好修姱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茝”里,“替”“茝”是韻腳;“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里,“錯”“度”是韻腳。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在這首詩里,一般是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③大量使用對偶句。可參見“研討與練習”第三題所舉的對偶句。
④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羈”“郁邑”“侘傺”“陸離”等是雙聲詞,“岌岌”“菲菲”等是疊音詞。
網友關注
- 春節名稱的歷代變化
- 重陽節的起源
- 元曲曲牌名
- 宋詞起源來源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3)
- 重陽節簡介
- 重陽詩篇
- 元曲四大家
-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出自哪首詩
- 對仗淺談
- 詩韻舉要
- 關于詩詞格律(二)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2)
- 關于詩詞格律(一)
- 舊體詩格律
- 楚辭的名稱和來源
- 李景與李煜
- 杜工部草堂詩話
- 詞學名詞解釋
- 中秋節來源 中秋節詩詞 月餅別名
- 詩經和楚辭的不同比較研究
- 屈原寫《離騷》的背景
- 怎樣識別古代的入聲字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5)
- 押韻八戒
- 填詞雜說
-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 飲水詞納蘭性德
-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
- 詩經概述
- 除夕的起源以及習俗簡介以及除夕詩詞
- 什么是宋詞詞牌名
- 什么是對聯
- 對聯之起源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1)
- 端午節簡介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 平仄詩二十八式格律表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7)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4)
- 宋詞簡介
- 宋詞與元曲比較區別
- 元曲來源元曲起源
- 重陽節的習俗
- 略說韻律
- 煉字與煉意
- 唐詩發展歷史
- 《花間集》簡介論文資料
- 什么是格律詩?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6)
- 古詩十九首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1)
- 樂府詩集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9)
- 樂府詩集簡介
- 離騷簡介
- 宋詞入門知識
- 人間詞話 王國維
- 藏頭詩知識
- 什么是七言詩、五言詩詩?
- 西江月詞牌釋義
- 詩、詞、曲名詞術語釋義及詩詞格律作法(8)
- 論語簡介
精品推薦
- 疏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天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7/2℃
- 瓊海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6℃
- 渭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迭部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0℃
- 拜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