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愁詩
詩人:張衡 朝代:漢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
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
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
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
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
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
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
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
何為懷憂心煩惋。
欲往從之梁父艱。
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
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
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
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
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
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
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
何為懷憂心煩惋。
四愁詩古詩賞析
【注釋】
梁父:泰山下小山名。
翰:衣襟。
金錯刀:刀環或刀柄用黃金鍍過的佩刀。
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
瓊瑤:兩種美玉。
倚:通“猗”,語助詞,無意義。
桂林:郡名,今廣西省地。
湘水:源出廣西省興安縣陽海山,東北流入湖南省會合瀟水,入洞庭湖。
琴瑯玕:琴上用瑯玕裝飾。瑯玕是一種似玉的美石。
漢陽:郡名,前漢稱天水郡,后漢改為漢陽郡,今甘肅省甘谷縣南。
隴阪:山坡為“阪”。天水有大阪,名隴阪。
襜褕:直襟的單衣。
踟躕:徘徊不前貌。
雁門: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雰雰:雪盛貌。
段:同“緞”,履后跟。
案:放食器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
翰:衣襟。
金錯刀:刀環或刀柄用黃金鍍過的佩刀。
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
瓊瑤:兩種美玉。
倚:通“猗”,語助詞,無意義。
桂林:郡名,今廣西省地。
湘水:源出廣西省興安縣陽海山,東北流入湖南省會合瀟水,入洞庭湖。
琴瑯玕:琴上用瑯玕裝飾。瑯玕是一種似玉的美石。
漢陽:郡名,前漢稱天水郡,后漢改為漢陽郡,今甘肅省甘谷縣南。
隴阪:山坡為“阪”。天水有大阪,名隴阪。
襜褕:直襟的單衣。
踟躕:徘徊不前貌。
雁門: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雰雰:雪盛貌。
段:同“緞”,履后跟。
案:放食器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
【譯文】
本篇分四章,寫懷人的愁思。《文選》卷二十九錄此詩,前有短序,大意說這詩是張衡做河間王相的時候所作,因為郁郁不得志,所以“效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通。”
據《文選》上說,張衡目睹東充朝政日壞,天下凋敝,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卻又憂懼群小用讒,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詩》以瀉情懷,詩中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寶比仁義,以“水深”等比小人(后人又補充說:“泰山”等乃喻明如,“梁父”等乃喻小人),皆準于屈原之遺義。古人的說法,但今天我們還是應當審慎從事,以視本詩作寓有寄托者為妥。
但是,《四愁詩》的情調實在太風流婉轉了,以至于若把那惱人的、“載道”味兒甚濃的寄托說撇開,單把它看成一首情意執著真摯的情詩,確實也全無不可。且張平子若胸中沒有一段漪旎情思,只是個徒嘵嘵于忠君愛民的人,又安得出此錦崐繡詞章?是以下文筆法全如鑒賞情詩,雖屬筆者冒昧,但想亦不致辱沒平子。鐘情美人之意既明,則愛君之深亦自可推知,筆者這么寫,竊謂得平子遺意矣,當否讀崐者自有目。《文選》將詩分成“四思”,且看這“一思”。那無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東方泰山云霧之中,邈焉難求,而“我”之渴望,卻惟在能追從她的身邊、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則“我”情的執著癡迷,不已隱然可體味了嗎?及至那小小梁父頑丘,阻“我”不得親近美人,而“我”竟引領側望、至于淚下漣漣,衣襟為濕,則“我”情之真之切,不已豁然無所隱藏了嗎?詩至此三句,自與一段落,詩人有情之癡的面目,已宛然可見。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詩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讀而感慨益深。“我”是單戀于美人么?否,否,那美人卻也與“我”有過一段風流時光。就像敢原與懷王有過“曰黃昏以為期”的約定一樣,也像漢順帝曾拜平子為侍中、向他垂詢過“天下所疾惡者”一樣,那美人也曾情意綿綿,將環把上黃崐金錯絡的佩刀,贈與“我”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木瓜》),古人既如是說,“我”懷中有瓊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報贈?如今,雖然崐明知梁父為阻、道路悠遠,這份禮物決無可能送達,此生只能長作徘徊瞻望、悵惘以終;然而,“我”卻為何總是不能絕念、總是心意煩亂、勞思無盡?-詩人仿佛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情重一至于此,然而讀者卻該早已明白、抑且早已為詩人的深心百感慨良深了吧?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斷,連翩而至,“我”首次“求女”雖然告挫,但“我”卻絕不停止努力。當那贈他瑯?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時,他便懷著成雙的白玉盤奔往南方;當那贈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飄飄于漢陽丘嶺之上時,他便揣著明月寶珠趨向西方;當那贈他錦繡彩段的美人出沒于雁門關塞之時,他又趕緊攜著青玉制就的幾案,馳走北方,雖然湘水深不可測,限我莫及桂林;雖然隴阪悠長無已,阻我難至漢陽;雖然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雖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悵,每崐次都憂思益加難釋-然而,“我”卻始終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見,倘若天地之間不止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此詩又將何止“四思”?詩人的奔走將至于千、崐至于萬,詩人的愁思且巍過五岳、廣過江河!讀者諸君,切莫以“四愁”之間僅有并列而無遞進,而嫌其章法單調少變化;若《詩》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君不將謂其殊少文氣乎?若《陳風·月出》止于“勞心悄兮”,君不將覺其“心崐”之“勞”猶不甚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至于三、四,始能見詩人之深情纏綿、寄意幽遠。即如本詩,“愁”雖止于“四”,但其愁緒究竟延伸于胡底,又有崐何人能量之測之?“一唱而三嘆,慷慨有余哀”,讀者若要領會此種境界,不從《四愁詩》之類重章、疊句上索解,又將于何處求之?
《四愁詩》非但內容足以使人動容,其句式也極引人注目,它是中國古詩中產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七言詩由來尚矣,但全詩句子均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節、下三字更為一節的形式,句中又幾乎不用“兮”字作語助的詩,在現存的創作年代確切可信的古詩(而非載于后世著作中、真偽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詩》之類)范圍里,本詩是最早的一首,這就是《四愁詩》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在此以前,七言詩或是雜以八言、九言者,如漢武帝《瓠子歌》;或是每句前崐三字、后三字各為一節、而中間夾一“兮”字,如項羽《垓下歌》、李陵《別歌》:這些,都不能算作典范的七言詩。至于漢烏孫公主的《悲愁歌》,雖然已達到全篇上四下三,但每句兩節之間還存有“兮”字,成了一首八言詩,句式上雖接近于典范的七言詩,卻終不能歸入七言詩的范疇。唯本詩除了每章首句以外,其余句子與后世七言詩已全無二致,顯得整飭一新、燦然可觀。曹丕的《燕歌行》,自是一首成熟的七言。而《四愁詩》作為七言詩,雖然尚有不少《詩經》的痕跡如重章疊句、每章句子為奇數,以及《楚辭》的痕跡如“兮”的使用;但是,它的上四下三崐的句式,卻早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已達到了《燕歌行》的水準,同時這種句式在抒情上的優勢-即節奏上的前長后短(異于四言詩及《垓下歌》之類七言的并列,和五言的前短后長),使聽覺上有先長聲曼吟、而復悄然低語的感受,而節奏短的三字節落在句后,聽來又有漸趨深沉之感,如此一句循環往復,全詩遂有思緒紛錯起伏、情致纏綿跌宕之趣-《燕歌行》有之,《四愁詩》亦已有之。因此,今天我們認定《四愁詩》是典范化的七言詩的首塊里程碑,怕也不算過甚其辭吧?
據《文選》上說,張衡目睹東充朝政日壞,天下凋敝,而自己雖有濟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報效君主,卻又憂懼群小用讒,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詩》以瀉情懷,詩中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寶比仁義,以“水深”等比小人(后人又補充說:“泰山”等乃喻明如,“梁父”等乃喻小人),皆準于屈原之遺義。古人的說法,但今天我們還是應當審慎從事,以視本詩作寓有寄托者為妥。
但是,《四愁詩》的情調實在太風流婉轉了,以至于若把那惱人的、“載道”味兒甚濃的寄托說撇開,單把它看成一首情意執著真摯的情詩,確實也全無不可。且張平子若胸中沒有一段漪旎情思,只是個徒嘵嘵于忠君愛民的人,又安得出此錦崐繡詞章?是以下文筆法全如鑒賞情詩,雖屬筆者冒昧,但想亦不致辱沒平子。鐘情美人之意既明,則愛君之深亦自可推知,筆者這么寫,竊謂得平子遺意矣,當否讀崐者自有目。《文選》將詩分成“四思”,且看這“一思”。那無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東方泰山云霧之中,邈焉難求,而“我”之渴望,卻惟在能追從她的身邊、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則“我”情的執著癡迷,不已隱然可體味了嗎?及至那小小梁父頑丘,阻“我”不得親近美人,而“我”竟引領側望、至于淚下漣漣,衣襟為濕,則“我”情之真之切,不已豁然無所隱藏了嗎?詩至此三句,自與一段落,詩人有情之癡的面目,已宛然可見。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詩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讀而感慨益深。“我”是單戀于美人么?否,否,那美人卻也與“我”有過一段風流時光。就像敢原與懷王有過“曰黃昏以為期”的約定一樣,也像漢順帝曾拜平子為侍中、向他垂詢過“天下所疾惡者”一樣,那美人也曾情意綿綿,將環把上黃崐金錯絡的佩刀,贈與“我”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木瓜》),古人既如是說,“我”懷中有瓊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報贈?如今,雖然崐明知梁父為阻、道路悠遠,這份禮物決無可能送達,此生只能長作徘徊瞻望、悵惘以終;然而,“我”卻為何總是不能絕念、總是心意煩亂、勞思無盡?-詩人仿佛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情重一至于此,然而讀者卻該早已明白、抑且早已為詩人的深心百感慨良深了吧?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斷,連翩而至,“我”首次“求女”雖然告挫,但“我”卻絕不停止努力。當那贈他瑯?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時,他便懷著成雙的白玉盤奔往南方;當那贈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飄飄于漢陽丘嶺之上時,他便揣著明月寶珠趨向西方;當那贈他錦繡彩段的美人出沒于雁門關塞之時,他又趕緊攜著青玉制就的幾案,馳走北方,雖然湘水深不可測,限我莫及桂林;雖然隴阪悠長無已,阻我難至漢陽;雖然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雖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悵,每崐次都憂思益加難釋-然而,“我”卻始終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見,倘若天地之間不止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此詩又將何止“四思”?詩人的奔走將至于千、崐至于萬,詩人的愁思且巍過五岳、廣過江河!讀者諸君,切莫以“四愁”之間僅有并列而無遞進,而嫌其章法單調少變化;若《詩》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君不將謂其殊少文氣乎?若《陳風·月出》止于“勞心悄兮”,君不將覺其“心崐”之“勞”猶不甚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至于三、四,始能見詩人之深情纏綿、寄意幽遠。即如本詩,“愁”雖止于“四”,但其愁緒究竟延伸于胡底,又有崐何人能量之測之?“一唱而三嘆,慷慨有余哀”,讀者若要領會此種境界,不從《四愁詩》之類重章、疊句上索解,又將于何處求之?
《四愁詩》非但內容足以使人動容,其句式也極引人注目,它是中國古詩中產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七言詩由來尚矣,但全詩句子均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節、下三字更為一節的形式,句中又幾乎不用“兮”字作語助的詩,在現存的創作年代確切可信的古詩(而非載于后世著作中、真偽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詩》之類)范圍里,本詩是最早的一首,這就是《四愁詩》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在此以前,七言詩或是雜以八言、九言者,如漢武帝《瓠子歌》;或是每句前崐三字、后三字各為一節、而中間夾一“兮”字,如項羽《垓下歌》、李陵《別歌》:這些,都不能算作典范的七言詩。至于漢烏孫公主的《悲愁歌》,雖然已達到全篇上四下三,但每句兩節之間還存有“兮”字,成了一首八言詩,句式上雖接近于典范的七言詩,卻終不能歸入七言詩的范疇。唯本詩除了每章首句以外,其余句子與后世七言詩已全無二致,顯得整飭一新、燦然可觀。曹丕的《燕歌行》,自是一首成熟的七言。而《四愁詩》作為七言詩,雖然尚有不少《詩經》的痕跡如重章疊句、每章句子為奇數,以及《楚辭》的痕跡如“兮”的使用;但是,它的上四下三崐的句式,卻早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已達到了《燕歌行》的水準,同時這種句式在抒情上的優勢-即節奏上的前長后短(異于四言詩及《垓下歌》之類七言的并列,和五言的前短后長),使聽覺上有先長聲曼吟、而復悄然低語的感受,而節奏短的三字節落在句后,聽來又有漸趨深沉之感,如此一句循環往復,全詩遂有思緒紛錯起伏、情致纏綿跌宕之趣-《燕歌行》有之,《四愁詩》亦已有之。因此,今天我們認定《四愁詩》是典范化的七言詩的首塊里程碑,怕也不算過甚其辭吧?
網友關注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 夜泊法忍寺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
- 食雪
- 辛巳除夕
- 種石菖蒲
- 重賦暨邑池亭
- 觀博陽山火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臨安客中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題高氏煙雨館
- 墻頭花
- 招石希孟朝飯
- 經過
- 九里松馬上作
- 題照禪師道場
- 斬偶行
- 寄湯帳干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賣鏡
- 詠史贈王侍御
- 何氏書堂
- 囧是……
- 詩談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贈筆工吳升
- 養鸂鶒
- 見與不見
- 客中思家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早春牡丹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安吉州賦牡丹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拜范文正公祠
- 邑圃池上
- 折枝
- 題墨蘭圖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古劍詞
- 贈術者
- 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登普滿塔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 尤美亭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江樓遲客
- 買硯碑
- 甲辰歲朝把筆
- 五更
- 山行晚歸
- 曲澗
- 夜飲歸戲作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厖蚓圖
- 種水芭蕉
- 送放生池碑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弟子規
- 上習庵陳先生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南林張園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九三月丹
- 題趙大年小影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丞
- 題水仙
- 游金精次韻
- 庚辰除夕
- 和帑院叔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精品推薦
- 大武口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2℃
- 仙桃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8/21℃
- 利通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5℃
- 高平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南風,風力:<3級,氣溫:20/13℃
- 儋州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夏河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9/6℃
- 響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16℃
- 廣河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6/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