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其四)古詩賞析
【注釋】
①從軍行:樂府舊題,內容多寫軍隊戰爭之事。
②青海:指青海湖。
③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④穿:磨破。
⑤金甲:戰衣,金屬制的鎧甲。
⑥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②青海:指青海湖。
③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④穿:磨破。
⑤金甲:戰衣,金屬制的鎧甲。
⑥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斗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么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為什么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網友關注
- 登普滿塔
- 詩談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庚辰除夕
- 養鸂鶒
- 江樓遲客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買硯碑
- 南林張園
- 題水仙
- 寄湯帳干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曲澗
- 尤美亭
- 觀博陽山火
- 贈筆工吳升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邑圃池上
- 古劍詞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 種石菖蒲
- 招石希孟朝飯
- 賣鏡
- 題高氏煙雨館
- 見與不見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 送放生池碑
- 題墨蘭圖
- 九里松馬上作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弟子規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辛巳除夕
- 經過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客中思家
- 題趙大年小影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夜泊法忍寺
- 厖蚓圖
- 折枝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墻頭花
- 臨安客中
- 斬偶行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詠史贈王侍御
- 重賦暨邑池亭
- 贈術者
- 題照禪師道場
- 上習庵陳先生
- 安吉州賦牡丹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和帑院叔
- 食雪
- 種水芭蕉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
- 何氏書堂
- 九三月丹
- 山行晚歸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丞
- 五更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游金精次韻
- 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夜飲歸戲作
- 拜范文正公祠
- 囧是……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早春牡丹
- 甲辰歲朝把筆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精品推薦
- 樂都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4級,氣溫:26/11℃
- 尖扎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5/11℃
- 永寧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3℃
- 烏恰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1/9℃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銀川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4℃
- 焉耆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1℃
- 樂東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7/25℃
- 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9/15℃
- 循化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4-5級轉3-4級,氣溫: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