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古詩賞析
【注釋】
①征雁:指飛行著的雁。大雁在陰歷八月往南飛,飛到衡山時,已是第二年春天,又轉頭飛向北方。它總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不斷遷移,故在文人筆下,稱為征雁。
②蟬:俗名“知了”,活動在夏秋之交。所以聽到空中飛雁鳴叫就聽不到蟬鳴了。
③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用水的明凈形容月、霜和夜空的明朗。
④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⑤素娥:就是月中嫦娥。
⑥俱:一樣。“俱耐冷”,一樣經得住冷。
⑦斗:比賽的意思。
⑧嬋娟:美好的容顏。
②蟬:俗名“知了”,活動在夏秋之交。所以聽到空中飛雁鳴叫就聽不到蟬鳴了。
③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實寫水,是用水的明凈形容月、霜和夜空的明朗。
④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⑤素娥:就是月中嫦娥。
⑥俱:一樣。“俱耐冷”,一樣經得住冷。
⑦斗:比賽的意思。
⑧嬋娟:美好的容顏。
【賞析】
此詩作年無考。馮《注》以為艷情詩。僅從文本看,詩寫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靜態描寫,而借神話傳說宛言月夜冷艷之美。首句以物候變化說明霜冷長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華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寫超凡神女,爭美競妍。詩以想像為主,意境清幽空靈,冷艷絕俗。頗可說明義山詩之唯美傾向。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杰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我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范元實云:“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里,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于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征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云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出來的。
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它的特點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詩人不僅是寫生的妙手,而應該是隨物賦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題材,在杰出的詩人的筆底,往往能夠創造出一種高超優美的意境。讀了李商隱的這首《霜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我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著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盡管“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經得起寒冷的考驗啊!
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我們不能說,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詩中寓情寄興,是不會如此狹隘的。王夫之說得好:“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姜齋詩話》)倘若刻舟求劍,理解得過于窒實,反而會縮小它的意義,降低它的美學價值。
范元實云:“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他引了《籌筆驛》、《馬嵬》等篇來說明。(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其實,不僅詠史詩以及敘志述懷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興的小詩里,同樣可以見出李商隱的“高情遠意”。葉燮是看到了這點的,所以他特別指出李商隱的七言絕句,“寄托深而措辭婉”(《原詩》外編下)。于此詩,也可見其一斑。
這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征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象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脫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云階的神話世界中去了。后兩句想象中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發出來的。
網友關注
- 曲澗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招石希孟朝飯
- 經過
- 贈術者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厖蚓圖
- 墻頭花
- 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種水芭蕉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何氏書堂
- 九三月丹
- 觀博陽山火
- 九里松馬上作
- 客中思家
- 題水仙
- 囧是……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夜飲歸戲作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詩談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送放生池碑
- 買硯碑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種石菖蒲
- 臨安客中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尤美亭
- 五更
- 斬偶行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丞
- 和帑院叔
- 贈筆工吳升
- 弟子規
- 登普滿塔
- 寄湯帳干
- 題高氏煙雨館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拜范文正公祠
- 安吉州賦牡丹
- 見與不見
- 上習庵陳先生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重賦暨邑池亭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南林張園
- 邑圃池上
- 甲辰歲朝把筆
- 題趙大年小影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賣鏡
- 古劍詞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
- 辛巳除夕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題照禪師道場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江樓遲客
- 題墨蘭圖
- 游金精次韻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詠史贈王侍御
- 山行晚歸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養鸂鶒
- 夜泊法忍寺
- 折枝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 食雪
- 庚辰除夕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早春牡丹
精品推薦
- 河津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風,風力:<3級,氣溫:24/19℃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瓊中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3℃
- 建湖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8℃
- 富蘊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8/7℃
- 夏河縣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9/6℃
- 吐魯番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阿克陶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沙坡頭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4-5級,氣溫: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