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古詩賞析
【注釋】
①齊城:齊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北八里。
②蕩陰里:又名“陰陽里”,在今臨淄城南。
③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于世。晏嬰因他們三人,“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他勸景公設計除掉他們,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見,因將二桃贈給三士,讓他們計功食桃。公孫接自報有搏殺乳虎的功勞,田開疆自報曾兩次力戰卻敵,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說:“當年我跟隨君上渡黃河,戰車的驂馬被大黿魚銜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會游水,卻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殺死了大黿魚。當我左手拿著馬,右手提著黿頭跳出水面的時候,岸上的人們都誤認為是河伯。我可以說最有資格吃桃子,二位何不還回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聽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見此,凄然地說:“二友皆死,而我獨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義;所行不仁又不義,不死則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
⑥絕:畢,盡。地紀:猶“地綱”。“天綱”與“地紀”,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這二句是說三士文武兼備,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綱紀的真諦。一說,三士以勇力出名,無所謂文,“文”當作“又”。這兩句詩,似本《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莊子》兩句都是說劍,這兩句都是說勇。“地紀”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②蕩陰里:又名“陰陽里”,在今臨淄城南。
③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于世。晏嬰因他們三人,“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他勸景公設計除掉他們,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見,因將二桃贈給三士,讓他們計功食桃。公孫接自報有搏殺乳虎的功勞,田開疆自報曾兩次力戰卻敵,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說:“當年我跟隨君上渡黃河,戰車的驂馬被大黿魚銜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會游水,卻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殺死了大黿魚。當我左手拿著馬,右手提著黿頭跳出水面的時候,岸上的人們都誤認為是河伯。我可以說最有資格吃桃子,二位何不還回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聽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見此,凄然地說:“二友皆死,而我獨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義;所行不仁又不義,不死則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
⑥絕:畢,盡。地紀:猶“地綱”。“天綱”與“地紀”,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這二句是說三士文武兼備,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綱紀的真諦。一說,三士以勇力出名,無所謂文,“文”當作“又”。這兩句詩,似本《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莊子》兩句都是說劍,這兩句都是說勇。“地紀”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賞析】
此詩為樂府古辭,屬《相和歌·楚調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樂府詩集》解題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蓋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這首古辭從寫墳開始,保留了葬歌痕跡,但從內容看,與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詠史詩,所詠為齊景公用國相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土的故事。故朱乾《樂府正義》解釋說:“(此詩)哀時也,無罪而殺士,君子傷之,如聞《黃鳥》之哀吟。后以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時”之作,成為“葬歌”是后來的事。據《晏子春秋·諫下篇》記載:春秋時齊國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同事齊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國相晏嬰“過而趨之,三子者不起”,這使晏嬰甚為難堪,便在景公面前進讒,說三人“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乃“危國之器”,應該除掉。景公以為然,便由晏嬰設計,以二桃賜三人,讓他們自己表功爭桃。公孫接、田開疆先自報功勞,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說:“我的功勞比你們都大,桃子該給我吃。”說罷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聽了都感到羞愧,認為自己功小爭桃,是貪,爭得不對又不死,是無勇。于是二人退還桃子,自殺而死。古治子見自己動武爭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責不仁不義接著自殺。
歷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殺的事例極多,而此詩之所以以《梁甫吟》為題,特別選定二桃殺三士之事進行歌詠,是因為這件事太具有戲劇性了,太使人震驚了,能夠引起人們更多的警覺和深思。 詩的前四句,先從位于齊城(今山東淄博)東南蕩陰里(一名陰陽里)之三壯士冢寫起。“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步出”與“遙望”相呼應,人未到而兩眼視野先到,表明了對三墳之專注。“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這是已經來到冢前,看清了三墳相連,形狀相似。累累,起伏相連的樣子。這三墳相似,也象征著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氣好勝,皆被讒不悟。接下去六句轉而寫墳中三人的遭遇。“問是誰家墓”,明知故問,是為了突出所詠對象。答曰:“田疆古冶子”,這是以兩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孫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緊承上句,盛贊三人勇力絕倫。排南山,推倒南山(齊城南之牛山)。絕地紀,語出《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這里指折斷地脈。這樣的勇士,結局卻又如何呢?“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一朝,既言時間之速,也表明此陰謀之輕易得行。“讒言”二字,傾向性極明,既是對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對主謀者的有力譴責。二句寫得斬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個力能推倒南山、折斷地紀的勇士來,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實現殺掉三士的目的。詩句所構成的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驚心動魄!詩至此,似可結又實未結,因為還留下一個疑問,這就是“誰能為此謀”?答曰“國相齊晏子”。結尾再一次用問答句式,波瀾突起,把做國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二句看似客觀敘述,不著議論,不含感情,實則皮里陽秋,有深意在。一問,意在提醒讀者注意設此不尋常之謀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為謀之人。“國相”,字面上是點明其身份,實際上是譴責這個居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肩負溝通上下、協調文武之責的“國相”,何以不容人至此?這樣的行為與“國相”的地位、氣度、職責該是多么的不相稱!“齊晏子”,是直點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遠展出示眾,使人們知道,這個善機變、巧謀劃的“名相”,竟干出了這樣的事。
關于此詩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說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應該有晏嬰這樣的能臣。其實讀一讀《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嬰進讒純出私怨,讒言中加給三土的罪名皆屬無據。晏嬰是歷史上多謀的“名相”,但人無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實記載,后人也就不必曲為之說了。
從詩的主題和語言看,這首古辭當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漢樂府詩作中,此詩顯得樸拙了一些,但結構還是比較嚴謹的,詩從望蕩陰里、見三墳寫起,轉到寫墳中人被讒言遭殺害的悲慘事件,再轉到揭出設此毒計之人。層層推進,語語相銜。詩中兩用問答句式,都處在詩的關鍵處,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于平實。語言雖質樸而少文彩,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澀,明白而不淺俗,可見是經過一番錘煉之功的。
歷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殺的事例極多,而此詩之所以以《梁甫吟》為題,特別選定二桃殺三士之事進行歌詠,是因為這件事太具有戲劇性了,太使人震驚了,能夠引起人們更多的警覺和深思。 詩的前四句,先從位于齊城(今山東淄博)東南蕩陰里(一名陰陽里)之三壯士冢寫起。“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步出”與“遙望”相呼應,人未到而兩眼視野先到,表明了對三墳之專注。“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這是已經來到冢前,看清了三墳相連,形狀相似。累累,起伏相連的樣子。這三墳相似,也象征著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氣好勝,皆被讒不悟。接下去六句轉而寫墳中三人的遭遇。“問是誰家墓”,明知故問,是為了突出所詠對象。答曰:“田疆古冶子”,這是以兩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孫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緊承上句,盛贊三人勇力絕倫。排南山,推倒南山(齊城南之牛山)。絕地紀,語出《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這里指折斷地脈。這樣的勇士,結局卻又如何呢?“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一朝,既言時間之速,也表明此陰謀之輕易得行。“讒言”二字,傾向性極明,既是對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對主謀者的有力譴責。二句寫得斬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個力能推倒南山、折斷地紀的勇士來,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實現殺掉三士的目的。詩句所構成的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驚心動魄!詩至此,似可結又實未結,因為還留下一個疑問,這就是“誰能為此謀”?答曰“國相齊晏子”。結尾再一次用問答句式,波瀾突起,把做國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二句看似客觀敘述,不著議論,不含感情,實則皮里陽秋,有深意在。一問,意在提醒讀者注意設此不尋常之謀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為謀之人。“國相”,字面上是點明其身份,實際上是譴責這個居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肩負溝通上下、協調文武之責的“國相”,何以不容人至此?這樣的行為與“國相”的地位、氣度、職責該是多么的不相稱!“齊晏子”,是直點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遠展出示眾,使人們知道,這個善機變、巧謀劃的“名相”,竟干出了這樣的事。
關于此詩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說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應該有晏嬰這樣的能臣。其實讀一讀《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嬰進讒純出私怨,讒言中加給三土的罪名皆屬無據。晏嬰是歷史上多謀的“名相”,但人無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實記載,后人也就不必曲為之說了。
從詩的主題和語言看,這首古辭當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漢樂府詩作中,此詩顯得樸拙了一些,但結構還是比較嚴謹的,詩從望蕩陰里、見三墳寫起,轉到寫墳中人被讒言遭殺害的悲慘事件,再轉到揭出設此毒計之人。層層推進,語語相銜。詩中兩用問答句式,都處在詩的關鍵處,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于平實。語言雖質樸而少文彩,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澀,明白而不淺俗,可見是經過一番錘煉之功的。
網友關注
- 贈術者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南林張園
- 尤美亭
- 臨安客中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山行晚歸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九里松馬上作
- 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辛巳除夕
- 甲辰歲朝把筆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題趙大年小影
- 登普滿塔
- 賣鏡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五更
- 夜泊法忍寺
- 墻頭花
- 江樓遲客
- 斬偶行
- 觀博陽山火
- 九三月丹
- 招石希孟朝飯
- 何氏書堂
- 題高氏煙雨館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詩談
- 送放生池碑
- 題墨蘭圖
- 題水仙
- 曲澗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養鸂鶒
- 經過
- 重賦暨邑池亭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 買硯碑
- 種水芭蕉
- 食雪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 詠史贈王侍御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游金精次韻
- 厖蚓圖
- 拜范文正公祠
- 安吉州賦牡丹
- 見與不見
- 寄湯帳干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丞
- 弟子規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上習庵陳先生
- 夜飲歸戲作
- 古劍詞
- 庚辰除夕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囧是……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種石菖蒲
- 客中思家
- 題照禪師道場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早春牡丹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贈筆工吳升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邑圃池上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折枝
- 和帑院叔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精品推薦
- 涇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21℃
- 哈密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10℃
- 奇臺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9℃
- 靈武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31/12℃
- 徽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9/15℃
- 稷山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8℃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玉樹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3/4℃
- 天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17/2℃
- 和靜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