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詩人:高適 朝代:唐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漢字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古詩賞析
【注釋】
(1)燕歌行:樂府舊題。詩前有作者原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睆埞?,指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曾拜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一般以為本詩所諷刺的是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部將趙堪等矯命,逼平盧軍使擊契丹余部,先勝后敗,守珪隱敗狀而妄奏功。這種看法并不很準確。
(2)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
(3)煙塵:代指戰(zhàn)爭。
(4)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
(5)摐:撞擊。
(6)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
(7)伐:敲擊。
(8)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
(9)旌旆: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
(10)碣石;山名。
(11)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
(12)羽書;緊急文書。
(13)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
(14)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nèi)。此處“瀚?!薄ⅰ袄巧健钡鹊孛?,未必是實指。
(15)憑陵:仗勢侵凌。
(16)雜風雨:喻敵騎進攻如狂風挾雨而至。
(17)腓:指枯萎。
(18)斗兵?。鹤鲬?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19)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20)玉箸:喻思婦的眼淚。
(21)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
(22)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
(23)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
(24)陣云: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
(25)死節(jié):指為國捐軀。節(jié),氣節(jié)。
(26)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2)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
(3)煙塵:代指戰(zhàn)爭。
(4)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
(5)摐:撞擊。
(6)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
(7)伐:敲擊。
(8)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
(9)旌旆: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
(10)碣石;山名。
(11)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
(12)羽書;緊急文書。
(13)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
(14)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nèi)。此處“瀚?!薄ⅰ袄巧健钡鹊孛?,未必是實指。
(15)憑陵:仗勢侵凌。
(16)雜風雨:喻敵騎進攻如狂風挾雨而至。
(17)腓:指枯萎。
(18)斗兵?。鹤鲬?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19)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20)玉箸:喻思婦的眼淚。
(21)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
(22)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
(23)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
(24)陣云: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
(25)死節(jié):指為國捐軀。節(jié),氣節(jié)。
(26)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zhàn)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漢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漢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刀亂飛舞夾雜大雪落紛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有看見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慘苦,現(xiàn)在還在思念著有勇有謀李將軍。
漢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漢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zhàn)士拼斗軍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zhàn)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刀亂飛舞夾雜大雪落紛紛,從來死節(jié)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有看見拼殺在沙場戰(zhàn)斗多慘苦,現(xiàn)在還在思念著有勇有謀李將軍。
【賞析】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這是樂府詩的發(fā)展,如果再進一步,就到了杜甫《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即事命篇的新樂府了。《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diào)曲》,這個曲調(diào)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jù)說就是曹丕開創(chuàng)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chuàng),所以后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diào)做閨怨詩。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diào)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zhàn)事失利。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其實,這是不符史實的。此詩所刺對象應是受張守珪派遣、前往征討奚、契丹的平盧討擊使、左驍衛(wèi)將軍安祿山。
詩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zhàn)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zhàn)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靶N尽眱删鋵懙诌_前線。羽書飛馳,見軍情緊急;獵火照夜,說敵陣森嚴。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斗經(jīng)過。其中前四句寫戰(zhàn)初敵人來勢兇猛,我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山川蕭條極邊土”,說明戰(zhàn)場地形是無險可憑的開闊地帶,這正有利于胡騎馳突,故接寫敵軍如暴風驟雨之襲來?!皯?zhàn)士”兩句用對比方法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這是詩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寫。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蕭颯景象,為“斗兵稀”作襯托,同時寫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傍晚。“身當恩遇常輕敵”,正面點出損兵被圍的原因,是詩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詩雖古體,多用偶句,此段因內(nèi)容需要,而猶著意作對仗。又此詩平仄轉(zhuǎn)韻,一般四句一轉(zhuǎn),獨此段八句全用仄韻,與表現(xiàn)雙方搖搖不安的心緒相適應。殺氣成云,刁斗傳寒,都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末段四句,兩句寫戰(zhàn)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柏M顧勛”三字,仍是對將帥的諷刺。兩句詩人感慨,對戰(zhàn)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詩以“至今猶憶李將軍”作結(jié),再次點明主題。盛唐時,殷璠評高適曰:“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贝嗽姶_實可以作為代表。
詩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zhàn)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zhàn)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靶N尽眱删鋵懙诌_前線。羽書飛馳,見軍情緊急;獵火照夜,說敵陣森嚴。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斗經(jīng)過。其中前四句寫戰(zhàn)初敵人來勢兇猛,我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山川蕭條極邊土”,說明戰(zhàn)場地形是無險可憑的開闊地帶,這正有利于胡騎馳突,故接寫敵軍如暴風驟雨之襲來?!皯?zhàn)士”兩句用對比方法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戰(zhàn),一面仍恣意逸樂。這是詩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寫。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蕭颯景象,為“斗兵稀”作襯托,同時寫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傍晚。“身當恩遇常輕敵”,正面點出損兵被圍的原因,是詩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詩雖古體,多用偶句,此段因內(nèi)容需要,而猶著意作對仗。又此詩平仄轉(zhuǎn)韻,一般四句一轉(zhuǎn),獨此段八句全用仄韻,與表現(xiàn)雙方搖搖不安的心緒相適應。殺氣成云,刁斗傳寒,都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末段四句,兩句寫戰(zhàn)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柏M顧勛”三字,仍是對將帥的諷刺。兩句詩人感慨,對戰(zhàn)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詩以“至今猶憶李將軍”作結(jié),再次點明主題。盛唐時,殷璠評高適曰:“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贝嗽姶_實可以作為代表。
網(wǎng)友關注
- 贈筆工吳升
- 重賦暨邑池亭
- 題趙大年小影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何氏書堂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辛巳除夕
- 詩談
- 江樓遲客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養(yǎng)鸂鶒
- 夜飲歸戲作
- 曲澗
- 邑圃池上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臨安客中
- 招石希孟朝飯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游金精次韻
- 買硯碑
- 登普滿塔
- 詠史贈王侍御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jiān)丞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厖蚓圖
- 安吉州賦牡丹
- 尤美亭
- 題水仙
- 寄湯帳干
- 種石菖蒲
- 賣鏡
- 斬偶行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客中思家
- 九三月丹
- 折枝
- 古劍詞
- 早春牡丹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南林張園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山行晚歸
- 題高氏煙雨館
- 夜泊法忍寺
- 和帑院叔
- 拜范文正公祠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贈術者
- 九里松馬上作
- 見與不見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yè)
- 題墨蘭圖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上習庵陳先生
- 弟子規(guī)
- 囧是……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題照禪師道場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庚辰除夕
- 送放生池碑
- 觀博陽山火
- 甲辰歲朝把筆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墻頭花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經(jīng)過
- 食雪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 種水芭蕉
- 里中康節(jié)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五更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精品推薦
- 喀什區(qū)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6℃
- 陽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渭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2/10℃
- 積石山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皮山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7/14℃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青銅峽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zhuǎn)小雨,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轉(zhuǎn)3-4級,氣溫:31/16℃
- 獨山子區(qū)05月30日天氣:陰轉(zhuǎn)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稱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zhuǎn)3-4級,氣溫:21/4℃
- 門源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南風,風力:3-4級轉(zhuǎn)<3級,氣溫: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