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齲
(齲)
qǔ ? ㄑㄩˇ
◎ 〔齲齒〕a.牙齒發生腐蝕的病變,在牙面上形成齲洞,逐漸擴大,最后可使牙齒全被破壞;b.患這種病的牙。均亦稱“蛀齒”;俗稱“蟲牙”。
◎ (齲)
英文翻譯
◎ 齲
caries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齲
齲 qǔ?
〈名〉
齲病。齲齒,即蛀齒。俗稱“蛀牙”、“蟲牙” [decayed tooth;dental caries]。牙齒因蛀而殘缺。如:齲攣(牙齒蛀壞,身體蜷曲);齲痛(蛀牙痛)
詞性變化
◎ 齲
齲 qǔ?
〈動〉
張開 [open]。如:齲齒笑(指女子故意裝出像牙痛的笑容)
漢語字典
[①][qǔ]
[《廣韻》驅雨切,上麌,溪。]
“齲1”的繁體字。
(1)蛀牙。
(2)指牙痛。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七虞·上聲七麌
[粵 語]:geo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齒字部】 齲; 康熙筆畫:24; 頁碼:頁1536第32【唐韻】區禹切【集韻】【韻會】顆羽切,??音踽。【說文】齒蠹也。【釋名】齲,朽也。蟲齧之齒,缺朽也。【廣雅】齲,病也。【史記·倉公傳】齊中大夫病齲齒。【後漢·梁冀傳】冀妻能爲齲齒笑。【註】風俗通曰: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也。【淮南子·說山訓】割脣而治齲。 又【正韻】齲,齒啓貌。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