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齏
(齏)
jī ? ㄐㄧˉ
◎ 搗碎的姜、蒜、韭菜等。
◎ 細,碎:齏粉。齏音(細碎的聲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齏
韲 jī?
〈名〉
(1) 搗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兒 [finely chopped ginger,garlic,etc.;minced condiments]
太學四年,朝齏暮鹽。——韓愈《送窮文》
(2) 又如:齏鹽(酸菜和鹽。借指貧窮);齏鹽運(貧窮的命運,苦命);齏鹽布帛(普通的吃穿。形容生活清苦);齏鹽自守(齏鹽苦守。比喻堅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
漢語字典
[①][jī]
[《廣韻》祖稽切,平齊,精。]
亦作“虀1”。“齏1”的繁體字。
(1)用醋、醬拌和,切成碎末的菜或肉。
(2)細;碎。參見“齏音”、“齏葛”。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八齊
[粵 語]:za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齊字部】 齏;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1532第07【唐韻】祖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牋西切,??音齎。【說文】??也。 又膾酢也。【周禮·天官·醢人註】凡醯醬所和細切爲齏。一曰擣辛物爲之。辛物,薑蒜之類。 又碎也,和也,亂也,制也。 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