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麝
shè ? ㄕㄜˋ
◎ 〔麝鼠〕哺乳動(dòng)物,毛棕黑色。生活在沼澤地帶,毛皮可做衣服。
◎ 〔麝牛〕哺乳動(dòng)物,體形像牛而稍小,皮下有腺體,分泌物有特殊氣味。生活在北美洲的極北地區(qū)。
◎ 哺乳動(dòng)物,形狀像鹿而小,無角。雄的臍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通稱“香獐子”。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麝 shè?
〈名〉
(1) 動(dòng)物名 [musk deer]
麞,麞如小麋。臍有香。——《說文》。字亦作麝。
翠山,其陰多旌牛麞麞。——《西山經(jīng)》。注:“似獐而小,有香。”
(2) 產(chǎn)于中亞山地的一種小型粗腿的鹿,雄獸有值錢的麝囊,在鹿類中是唯一具有膽囊者。如:麝父(雄麝);麝臍(雄麝的臍,麝香腺在此)
(3) “麝香”的簡稱。亦泛指香氣 [musk]。如:麝鹿(極細(xì)的麝香粉);麝枕(香枕);麝腦(麝香精);麝酒(麝香浸制的酒)
漢語字典
[①][shè]
[《廣韻》神夜切,去禡,船。]
[《廣韻》食亦切,入昔,船。]
(1)獸名。俗稱香獐。形似鹿而小,無角,前腿短,后腿長。善跳躍,尾短,毛黑褐色或灰褐色。雄麝臍與生殖器之間有腺囊,能分泌麝香。
(2)指麝香。亦泛指香氣。
音韻參考
[廣 韻]:神夜切,去40禡,shè,假開三去麻船
[平水韻]:去聲二十二禡
[粵 語]:se6
[閩南語]:sia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下】【鹿字部】 麝;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511第13【唐韻】【集韻】【正韻】??神夜切,音射。【說文】麝如小麋,臍有香。一名射父。【爾雅·釋獸】麝父麕足。【字林】小鹿有香,其足似麞,故云麕足。【字彙】獸如小麋,身有虎豹之文,臍有香,爲(wèi)人所迫,卽自投高巖,舉爪剔出其香,就縶且死,猶拱四足保其臍。故象退齒,犀退角,麝退香,皆輒掩覆,知其珍也。 又【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射。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