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鴠
dàn ? ㄉㄢˋ
◎ 〔渴(hé)鴠〕寒號鳥。亦作“鹖鴠”。
漢語字典
[①][dàn]
[《廣韻》得按切,去翰,端。]
(1)鳥名。參見“鴠鳥”。
(2)用同“蛋”。
音韻參考
[廣 韻]:得按切,去28翰,dàn,山開一去寒端
[平水韻]:去聲十五翰
[粵 語]:taan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鴠;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1486第12【廣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音旦。?旦,鳥也。【增韻】?旦,求旦之鳥,似雞,晝夜常鳴。【揚子·方言】周魏齊宋之閒謂之獨春,自關而東謂之城旦,秦隴之內謂之鶡鴠。【禮·月令】仲冬,鶡旦不鳴。又【集韻】黨旱切,音亶。義同。○按鶡鴠,因求旦之聲得名,本作盍旦。《禮坊記》引《詩》相彼盍旦,尙猶患之。或作曷旦。《月令》作鶡旦,《廣志》作侃旦,《方言》作鶡鴠,別作鳱鴠、?鴠、渴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