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xiāo]
[《廣韻》于嬌切,平宵,云。]
“鸮1”的繁體字。
鳥名。又稱貓頭鷹。鴟鸮科各種類的通稱。喙和爪皆呈鉤狀,銳利;兩眼位于正前方,狀如貓目,眼四周羽毛呈放射狀;毛褐色有斑紋,稠密而松軟,飛行時無聲。黃昏到夜間活動,主食鼠類,間或捕食小鳥或大型昆蟲。為農林益鳥。古人認為是惡聲之鳥,禍鳥。
音韻參考
[廣 韻]:于嬌切,下平4宵,yáo,效開三平宵B云
[平水韻]:下平二蕭
[粵 語]:hiu1
[閩南語]:hioh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鴞;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1486第08【唐韻】【集韻】【韻會】??于嬌切,音猇?!菊f文】鴞鴟,鸋鴂也?!緺栄拧め岠B】鴟鴞,鸋鴂?!竟]】鴟類?!究资琛筷懎^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聚拧盔{大如班鳩,綠色?!驹姟り愶L】有鴞萃止?!久珎鳌繍郝書B也。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又【禮·內則】鵠鴞胖?!驹]】胖脅側薄肉,不可食。又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又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