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míng]
[《廣韻》武兵切,平庚,明。]
“鳴1”的繁體字。
(1)鳥獸昆蟲叫。
(2)發出聲響。
(3)使物發聲。
(4)猶震驚,驚動。
(5)呼喚。
(6)呼吁。
(7)表示申告。參見“鳴官”。
(8)言說;稱說。
(9)發表(意見);抒發(感情)。
(10)著稱,聞名。
(11)聲音高響。
(12)通“明”。
音韻參考
[上古音]:耕部明母,mieng
[平水韻]:下平八庚
[粵 語]:ming4
[閩南語]:beng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鳴;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482第18【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又葉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考證:〔【禮·樂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 謹照原書樂記改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