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鱒
(鱒)
zūn ?ㄗㄨㄣˉ
◎ 〔鱒魚〕體側扁,形略似鮭魚,全身有顯著的黑點。常棲海中,夏季上溯于河產卵,秋末又入海。肉可食,為養殖的名貴魚種。
◎ (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鱒
鱒 zūn?
〈名〉
(1) 鱒魚 [brown trout]
鱒,赤目魚也。從魚,尊聲。——《說文》
鮅鱒。——《爾雅》。
(2) 亦稱赤眼鱒,紅眼魚。原產于歐洲溪流中的常見魚 (Salmo trutta ),現已見于全世界很多地方,絕大部分是留居在清冷的淡水區;由于顏色鮮麗,肉味芳美
漢語字典
[①][zūn][zùn]
[《廣韻》才本切,上混,從。]
[《廣韻》徂悶切,去慁,從。]
“鱒1”的繁體字。
(1)赤眼鱒。亦名紅眼魚。魚綱鯉科。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后部側扁,銀灰色,眼上緣紅色,每鱗片后具一小黑斑,尾鰭叉形。為生活于淡水中的常見食用魚類,可供養殖。
(2)虹鱒。魚綱鮭科。體延長,側扁,長約三十厘米。色鮮艷,背面和鰭暗綠色或褐色,有小黑斑,中央有一紅色縱帶。原產美國,后移殖于我國東北及朝鮮、日本與歐洲各國。生活在河流湖泊中。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三阮
[粵 語]:cyun5zyu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魚字部】 鱒;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1480第51【廣韻】才本切【集韻】【韻會】粗本切,??蹲上聲。【說文】赤目魚也。【爾雅·釋魚】鮅鱒。【註】似鯶子赤眼。【疏】鮅,一名鱒。【陸璣·草木蟲魚疏】鱒似鯶魚,而鱗細於鯶,赤眼。【詩·豳風】九罭之魚,鱒魴。【傳】大魚也。又【五音集韻】士晚切,音撰。又柱兗切,音篆。義??同。又【廣韻】【集韻】【韻會】??徂悶切,音鐏。魚名。又魚入泥。又【五音集韻】士戀切,音饌。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