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鱷
(鰐)
è ? ㄜˋ
◎ 爬行動物的一屬,大的體長達三米到六米。身有灰褐色的硬皮,性兇惡。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河流池沼中,捕食魚、蛙等,有的也吃人、畜。通稱“鱷魚”,如“鱷鱷眼淚”(喻壞人的假慈悲)。
英文翻譯
◎ 鱷
alligator crocodil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鱷
鰐、鱷 è?
〈名〉
(1) 鱷魚 [alligator;crocodile]。熱帶和亞熱帶水域的幾種大型厚皮長體的水棲爬行動物,組成鱷屬和一或兩個近緣屬 ,包括某些貪婪的種類(如尼羅鱷或東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巨型河口灣鱷。)這些種類都會毫不遲疑地襲擊人類。如:鱷海(有鱷魚出沒的海濱)
(2) 鈍吻鱷的俗稱 [alligator]。兩種屬于鈍吻鱷屬的爬行動物之一。如:揚子鱷;密河鱷(密西西比河鱷)
(3) 寬吻鱷的俗稱 [caiman]。如:眼鏡鱷
漢語字典
[①][è]
[《廣韻》五各切,入鐸,疑。]
“鱷1”的繁體字。亦作“鱷1”。
鱷魚。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十藥
[粵 語]:ngok6
[閩南語]:gok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魚字部】 鱷; 康熙筆畫:27; 頁碼:頁1480第51【集韻】【正韻】??逆各切,音咢。本作??。亦作鰐。【唐書·韓愈傳】愈至潮,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溪水而祝之。是夕暴風震電起谿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秀水閒居錄】鱷魚之狀,龍吻虎爪,蟹目鼉鱗,尾長數尺,末大如箕,芒刺成鉤,仍自膠黏,多於水濵潛伏,人畜近,以尾擊取,蓋猶象之任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