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鱭
(鱭)
jì ? ㄐㄧˋ
◎ 〔鱭魚〕身體側(cè)扁,長約十厘米,銀白色。生活在海洋中,春季或初夏到河中產(chǎn)卵。俗稱“鳳尾魚”。
◎ (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鱭
鱭 jì?
〈名〉
魚名,亦作鮆 [long-tailed anchory]。體狹而扁,頭小,口大,脊鰭短,臀鰭甚長,生活在近海,春季上溯于江河而產(chǎn)卵。太湖中亦有產(chǎn)者,全體銀白色,亦名“刀魚”、“鱭刀魚”
漢語字典
[①][jì]
[《廣韻》徂禮切,上薺,從。]
“鱭1”的繁體字。
魚名。魚綱,鯷科。體側(cè)扁,尾部延長,銀白色。胸鰭上部有游離的絲狀鰭條,尾鰭不對稱,腹部有棱鱗。雌大雄小。分布于太平洋,中國、朝鮮、日本、菲律賓和印度。我國產(chǎn)有鳳鱭(亦稱“烤子魚”、“鳳尾魚”)、刀鱭(亦稱“刀魚”、“毛鱭”)等。春夏集群洄游到江河產(chǎn)卵,形成魚汛。我國長江流域盛產(chǎn)。為名貴的經(jīng)濟魚類。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八薺
[粵 語]:ca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