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魔
mó ? ㄇㄛˊ
◎ 宗教或神話傳說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惡鬼,喻邪惡的勢力:魔王。魔爪。魔怪。魔鬼。魔掌。魔窟。惡魔。妖魔。病魔。
◎ 不平常,奇異的:魔力。魔術。魔怔(舉動異常,像有精神病。“怔”讀輕聲)。魔法。
英文翻譯
◎ 魔
demon evil magic monste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魔 mó?
〈名〉
(1) (形聲。從鬼,麻聲。本義:“魔羅”的略稱。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為“魔”)
(2) 同本義 [evil spirit;devil;monster]
我自降魔轉法輪。——王安石《南鄉子》
(3) 又如:病魔;魔道(佛家語。指天魔邪鬼活動的境域);魔女(魔界的女人);魔劫(命中注定的災難);魔事(佛教指成道的障礙);魔天(魔道的天界);魔心(邪惡之心);魔漿(指酒。佛教認為飲酒不能修成正果)
(4) 惡鬼,怪物 [demon]。如:魔媼(假托鬼神、使用妖術的婦人);魔境(惡魔所居的境遇);魔頭(惡魔的首領。也指邪道的首腦人物)
詞性變化
◎ 魔 mó?
〈形〉
神奇;奇異 [magic;mystic]。如:魔云(帶有妖氣的烏云);魔眼;魔杖
漢語字典
[①][mó]
[《廣韻》莫婆切,平戈,明。]
(1)梵文mra的音譯,“魔羅”的略稱。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者和一切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作“魔”。印度古代神話傳說欲界第六天之主波旬(ppīyas)為魔王,常率眾魔破壞行善。
(2)惡鬼;怪物;作祟者。
(3)喻指邪惡勢力。
(4)指迷戀某事物的人。亦指使之迷戀之事物。
(5)引申為糾纏不清、難以對付的人。
(6)入迷;使入迷。
(7)神奇的,變幻難知的。參見“魔力”、“魔術”。
(8)猶瘋。精神錯亂,喪失理智。
音韻參考
[廣 韻]:莫婆切,下平8戈,mó,果合一平戈明
[平水韻]:下平五歌
[粵 語]:mo1
[閩南語]:mo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上】【鬼字部】 魔;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462第67【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音摩。【說文】鬼也。【楞嚴經】降服諸魔。 又天魔舞。【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 【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省也。梁武帝攺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