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骴
髊 cī?
〈名〉
骴骨,肉未爛盡的骸骨 [skeleton]
骴,鳥獸殘骨曰骴。——《說文》
蠟氏掌除骴。——《周禮·蠟氏》。鄭玄注:“謂死人骨也。”
漢語字典
[①][cī]
[《廣韻》疾移切,平支,從。]
亦作“髊1”。
骴骨。
音韻參考
[廣 韻]:疾移切,上平5支,cí,止開三平支A從
[平水韻]:上平四支·去聲四寘
[粵 語]:ci1c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上】【骨字部】 骴;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1448第35【廣韻】疾移切【集韻】【韻會】才支切【正韻】才資切,??音疵。【說文】鳥獸殘骨骴。骴,可惡也。【周禮·秋官·蠟氏】掌除骴。【註】謂死人骨也。骨之尚有肉者,及禽獸之骨,皆是。 又【說文】或從肉作胔。【禮·月令】掩骼薶胔。【註】肉腐曰胔。【釋文】有骨曰胔。亦作骴。【集韻】或作髊。【韻會】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疾智切【正韻】恣四切,??音漬。又【集韻】將此切,音紫。又仕懈切,音砦。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