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騶
(騶)
zōu ?ㄗㄡˉ
◎ 古代養(yǎng)馬的人(兼管駕車):騶卒。
◎ 〔騶虞〕a.傳說中的一種仁獸,不食生物,亦稱“騶吳”、“騶牙”;b.古代掌管鳥獸的官吏。
◎ 古代貴族的騎馬的侍從:騶從。騶騎。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騶
騶 zōu?
〈名〉
(1) (形聲。從馬,芻( chú)聲。本義:主駕車馬的小吏)
(2) 同本義 [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royal carriage]
騶,廄御也。——《說文》
命仆及七騶咸駕。——《禮記·月令》
于嗟乎騶虞。——《詩·召南·騶虞》
孟氏之御騶。——《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疏:“掌馬之官,兼掌御事,謂之御騶。”
武士騶比外郎。——《漢書·惠帝紀(jì)》
使訓(xùn)群騶知禮。——《左傳》
(3) 又如:騶卒(掌管車馬的奴仆);騶御(駕馭車馬的人);騶皂(養(yǎng)馬駕車的差役)
(4) 騎士,侍從 [mounted guards]
黃門從官騶蹋踧蕃曰:死老魅!復(fù)能損我曹員數(shù),寺我曹稟假不?——《后漢書》
(5) 又如:騶騎(帝王的騎從);騶哄(古時官吏出行時,引馬喝道的前導(dǎo));騶唱(騶人引馬開道的傳呼);騶從(高官顯貴出行時,前導(dǎo)和后從的行從);騶吏(騎馬的侍從);騶馭(駕馭車馬的侍從);騶殿(隨從)
(6) 姓
漢語字典
[①][zōu]
[《廣韻》側(cè)鳩切,平尤,莊。]
“騶1”的繁體字。
(1)古時掌管養(yǎng)馬并管駕車的人。
(2)騎馬駕車的隨從。
(3)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地。
(4)通“菆”。好箭。參見“騶發(fā)”。
(5)姓。戰(zhàn)國齊有騶忌。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②][zhū]
[《集韻》追輸切,平虞,知。]
“騶2”的繁體字。
古地名。在今山東省鄒縣。
[③][zhòu]
[《集韻》鉏救切,去宥,崇。]
“騶3”的繁體字。通“驟1”。
迅疾。
[④][qū]
[《集韻》逡須切,平虞,清。]
通“趨1”。“騶4”的繁體字。
快走。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
[粵 語]:za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上】【馬字部】 騶;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1447第24【唐韻】【正韻】側(cè)鳩切【集韻】【韻會】葘尤切,??音鄒。【玉篇】騶虞,義獸,至德所感則見。馬之屬。【埤雅】騶虞尾長於身,西方之獸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詩·召南】于嗟乎騶虞。○按《賈誼·新書》以詩騶虞爲(wèi)騶人虞人,非獸也。《正字通》,騶虞或作騶吾,騶牙。吾牙字雖與虞異,其爲(wèi)騶虞一也。字彙分騶虞騶牙爲(wèi)二獸,泥。 又【說文】廐御也。【禮·月令】季秋,天子敎於田獵,命僕及七騶咸駕。【註】七騶,謂趣馬,主爲(wèi)諸官駕說者也。【疏】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總主之人,??六騶有七,故爲(wèi)七騶,皆以馬駕車。又【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wèi)乗馬御,六騶屬焉,使訓(xùn)羣騶知禮。【註】六騶,六閑之騶。 又騶虞,縣名。【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騶虞縣。 又姓。周騶衍騶忌皆齊人,見【戰(zhàn)國策】。 又與菆同。【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fā),矢道同的。【註】蘇林曰:騶音馬驟之驟。如淳曰:騶,矢也。師古曰:騶謂矢之善者也。春秋左氏傳作菆字,其音同。騶發(fā),發(fā)騶矢以射也。蘇音失之矣。 又與趨走之趨同。【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所以養(yǎng)耳。 又葉逡須切,音趨。【前漢·敘傳】舞陽鼓刀,滕公廐騶。穎隂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乗天衢。 又葉牕兪切,音芻。【淮南子·原道訓(xùn)】四時爲(wèi)馬,隂陽爲(wèi)騶,乗雲(yún)凌霄,與造化者俱。 又【集韻】才??切。與驟同。【禮·曲禮】車驅(qū)而騶。【註】騶音驟。
考證:〔【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wèi)乗馬御,六騶屬馬。〕 謹(jǐn)照原文屬馬改屬焉。〔【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fā),騶矢道同的。〕 謹(jǐn)照原文省下騶字。〔【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以養(yǎng)耳。〕 謹(jǐn)照原文以字上增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