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饐
yì ? ㄧˋ
◎ (食物)腐敗發臭:“食饐而餲。”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饐 yì?
〈動〉
(形聲。從食,壹聲。本義:食物經久發臭) 同本義 [food turns rotten]。如:饐饐(食物腐爛變質);饐熱(食物發熱變質)
漢語字典
[①][yì]
[《廣韻》乙冀切,去至,影。]
(1)食物經久腐臭。
(2)古代的一種糕點。
[②][yē]
[《集韻》一結切,入屑,影。]
(1)通“噎”。
(2)通“咽”。聲音滯澀。
音韻參考
[廣 韻]:乙兾切,去6至,yì,止開三去脂B影
[平水韻]:去聲四寘
[粵 語]:j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下】【食字部】 饐;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425第33〔古文〕?【廣韻】【集韻】【韻會】??乙冀切,音懿。【玉篇】饐餲,臭味變。【說文】飯傷濕也。【爾雅·釋器】食饐謂之餲。【集韻】或作??饖。 又【集韻】於例切,音餲。義同。又【集韻】一結切,音噎。【說文】飯窒也。【集韻】或作?噎。 又【集韻】益悉切,音壹。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