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韓
(韓)
hán ?ㄏㄢˊ
◎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東南部。
◎ 指“韓國”(位于亞洲朝鮮半島南部)。
◎ 姓。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韓
韓 hán?
〈名〉
(1) (形聲。從韋,倝( gàn)聲。從“韋”,取圍繞,周匝之義。本義:井垣)
(2) 井上的木欄 [fence]
韓,井垣 也?!?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
(3) 古國名 [Han state]
(4) 中國周朝時的一個諸侯國,在今山西省韓城縣
(5) 戰(zhàn)國七雄之一。后為秦所滅。今山西省東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韓彭(韓信、彭越。都是秦末漢初人,劉邦手下主要將領(lǐng));韓岳(南宋名將韓世忠和岳飛的并稱)
(7) 1897—1910年朝鮮的國名 [old name for Korea],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朝鮮南半部稱“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漢語字典
[①][hán]
[《廣韻》胡安切,平寒,匣。]
“幹3”的被通假字?!?a href="#">韓1”的繁體字。
(1)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分封的同姓諸侯國。其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西周、春秋間為晉所滅。
(2)古國名。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韓虔侯與魏文侯、趙烈侯本為晉卿,后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初周威烈王承認(rèn)為諸侯,前230年為秦所滅。疆域約當(dāng)今山西省東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國之間,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3)1897-1910年朝鮮的國名。1897年,李氏朝鮮國王高宗李熙(1863-1910年在位)改國名為“大韓”。建元光武。1910年為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朝鮮南半部稱大韓民國。
(4)姓。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十四寒
[粵 語]:hon4
[閩南語]:ha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韋字部】 韓;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396第03【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從韋,取其帀也。幹聲。 又國名?!驹姟ご笱拧ろn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wèi)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wèi)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卷崟壳只腹尤f,食邑于韓,後分晉爲(wèi)國?!∮秩n,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帧緩V韻】姓也?!卷崟壳販珥n,以國爲(wèi)氏?!∮秩~胡千切,音焉?!緦O楚·白起贊】神機(jī)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炯崱恳嘧鳂o幹。
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jì)】。〕 謹(jǐn)按示韓當(dāng)作弁韓,見後漢書東夷傳,光武紀(jì)本文無之。謹(jǐn)將示改爲(wèi)弁。光武紀(jì)改東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