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韝
gōu ? ㄍㄡˋ
◎ 古代射箭時戴的皮制袖套。
漢語字典
[①][gōu]
[《廣韻》古侯切,平侯,見。]
[《廣韻》恪侯切,平侯,溪。]
亦作“鞲1”。
(1)臂套。用皮制成。射箭、架鷹時縛于兩臂束住衣袖以便動作。
(2)用為婦女裝飾。
(3)謂架(鷹)。
(4)皮制鼓風囊。俗稱風箱。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侯部見母,ko
[廣 韻]:恪侯切,下平19侯,kōu,流開一平侯溪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去聲二十六宥
[粵 語]:gau1gau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韋字部】 韝;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395第04【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菊f文】射決也。從韋冓聲?!居衿拷Y也,臂沓也?!臼酚洝埗??餘傳】趙王袒韝蔽自上食。【註】徐廣曰:韝者,臂捍也。又【滑稽傳】帣韝鞠??。【註】韝,音溝?!厩皾h·東方朔傳】董君綠幘傅鞲。【註】韋昭曰:韝形如射韝,以縛左右手,于事便也。師古曰:卽今之臂韝也。韝,工侯反?!∮帧緩V韻】恪侯切【集韻】墟侯切,??音彄。又【集韻】居??切,音遘。義??同。 【玉篇】作鞲。
考證:〔【滑稽傳】帣韝鞠???!场≈敯??字右旁從丞從?,??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