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鞅
yāng ? ㄧㄤˉ
◎ 古代用馬拉車時套在馬頸上的皮套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鞅 yāng?
〈名〉
(1) (形聲。從革,央聲。舊讀作 yǎng.革,去了毛的獸皮。本義:套在馬頸或馬腹上的皮帶)
(2) 同本義 [martingale]
鞅,頸靼也。——《說文》
繡鞅璁瓏走鈿車。——杜牧《街西長句》詩
(3) 又如:鞅絆(拘系馬腹和馬腳的繩帶);鞅軛(馬駕具);鞅勒(套馬的繩帶和勒馬的索)
(4) 借指車馬 [carriages and horses]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陶潛《歸園田居》
(5) 姓
(6) 另見 yàng?
基本詞義
◎ 鞅 yàng?
〈形〉
(1) 通“怏”。郁郁不樂的樣子 [sad]
心常鞅鞅。——《漢書·高帝紀》
居常鞅鞅。——《漢書·韓信傳》。注:志不滿也。”
(2) 另見 yāng?
漢語字典
[①][yāng]
[《廣韻》於兩切,上養,影。]
[《集韻》於良切,平陽,影。]
(1)套在牛馬頸上的皮帶。一說在馬腹上。
(2)借指車駕。
(3)羈絆。
(4)見“鞅掌”。
(5)通“怏”。不服氣,不滿意。參見“鞅鞅”、“鞅鬱”。
[②][yàng]
見“鞅2牛”。
音韻參考
[廣 韻]:於兩切,上36養,yǎng,宕開三上陽影
[平水韻]:下平七陽·上聲二十二養
[粵 語]:joeng1joeng2
[閩南語]:i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革字部】 鞅;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386第41【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音怏。【說文】頸組也。【廣韻】牛羈也。【左傳·襄十八年】抽劒斷鞅。【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樊纓,其形樊樊而上屬纓也。 又【詩·小雅】或王事鞅掌。【傳】鞅掌,失容也。【箋】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負何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傳以鞅掌爲煩勞之狀,故云失容,言事煩鞅掌然,不暇爲容儀也。今俗語以職煩爲鞅掌,其言出於此。鄭以鞅掌爲事煩之實,故言鞅猶荷也。鞅讀如馬鞅之鞅,以負荷物則須鞅持之,故以鞅表負荷也。 又人名。【左傳】晉有士鞅。 又【揚子·方言】強也,懟也。【史記·韓信傳】居常鞅鞅。通作怏。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馬頸革。 又於郞切,音鴦。【博雅】鞅?,無賴也。 又於亮切,音怏。馬駕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