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霫
xí ? ㄒㄧˊ
◎ 雨。
◎ 中國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一支,隋、唐時(shí)居于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后遷潢水以南,并于奚族。
漢語字典
[①][xí]
[《廣韻》先立切,入緝,心。]
[《廣韻》似入切,入緝,邪。]
(1)雨降貌。
(2)我國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名。隋唐時(shí),居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以北,以射獵為生,風(fēng)俗與契丹略同。唐貞觀三年內(nèi)附。后遷潢水以南,并于奚。唐末,奚霫俱附契丹,漸趨同化。
音韻參考
[廣 韻]:似入切,入26緝,xí,深開三入侵A邪
[平水韻]:入聲十四緝
[粵 語]:zaap6zap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雨字部】 霫;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377第52【廣韻】先立切【集韻】【正韻】息入切,??音??。【玉篇】雴霫,大雨也。【廣韻】字林云:雨貌。【廣雅】霫霫,雨也。 又【廣韻】奚霫,東北夷名。【集韻】或作雭。 又【廣韻】似入切【集韻】席入切,??音習(xí)。雴霫,大雨也。 又【集韻】白霫,北狄國。【唐書·回鶻傳】白霫,居鮮??故地,其部有三:曰居延,曰無若沒,曰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