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jī]
[《廣韻》古奚切,平齊,見。]
亦作“鷄1”。
(1)家禽之一種。品種極多。嘴短,上喙稍彎曲,頭部有鮮紅色肉質(zhì)的冠。翅膀短,不能高飛。也叫家雞。肉、卵可食。
(2)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酉相配。
音韻參考
[上古音]:支部喻三母,hyie
[廣 韻]:古奚切,上平12齊,jī,蟹開四平齊見
[平水韻]:上平八齊
[粵 語]:gai1
[閩南語]:ke1,koe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隹字部】 雞;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369第02【唐韻】古兮切【集韻】【韻會(huì)】堅(jiān)奚切【正韻】堅(jiān)溪切,??音稽。【說文】知時(shí)畜也。【玉篇】司晨鳥。【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僆,絕有力奮。【疏】此別雞屬也。【春秋·說題辭】曰:雞爲(wèi)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易·說卦】巽爲(wèi)雞。【書·泰誓】牝雞無晨。【周禮·春官·大宗伯】六摯,工商執(zhí)雞。【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爾雅·釋鳥】鶾,天雞【註】鶾雞赤羽。【逸周書】文鶾若彩雞,成王時(shí)蜀人獻(xiàn)之。 又【爾雅·釋蟲】螒,天雞。【註】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詩·豳風(fēng)】六月莎雞振羽。【爾雅翼】一名梭雞。一名酸雞。 又雞人,官名。【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禮·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雞彝。 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雞澤。【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吳敗頓胡、沈蔡、??許之師于雞父。【註】雞父,楚地。【戰(zhàn)國(guó)策】負(fù)雞次之典。【前漢·地理志】鬱林郡,雍雞縣。 又姓。【正字通】明正統(tǒng),陝西苑馬寺監(jiān)正雞鳴時(shí)。 【說文】籀文作鷄。互詳鳥部鷄字註。
考證:〔【爾雅·釋畜】雞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雞健〕 謹(jǐn)照原文健改僆。〔【前漢·地理志】欝林郡雍雞縣。〕 謹(jǐn)照原文欝改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