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隴
(隴)
lǒng ?ㄌㄨㄥˇ
◎ 中國甘肅省的別稱。
◎ 古地名,在今中國甘肅?。?a href="/r_chengyu_cd0dda3517b0bf44ede2cdbae5cf5aa9/" target="_blank">得隴望蜀(喻人貪得無厭)。
◎ 古同“壟”,土埂。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隴
隴 lǒng?
〈名〉
(1) (形聲。從阜( fù),表示與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龍聲。本義:古地名。在今甘肅東部)
(2) 即隴山。綿延于陜西、甘肅交界的地方 [Long]
隴,天水大阪也。——《說文》。 沈濤注:“今本合三處互訂,古本當作‘隴山,天水阪、大阪也?!?br>
(3) 甘肅省的簡稱。因古為隴西郡地而得名 [Gansu province]。如:隴西(古郡名。在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隴上(地名。在今甘肅省)
(4) 通“壟”。田埂 [ridge]
席隴畝而蔭庇。——《戰國策·趙策三》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項羽本紀贊》
(5) 又如:隴邱(田壟;土丘);隴畝(田野,田畝)
(6) 泛指山 [hill]。如:隴斷(土崗子,即壟斷。指山脈阻隔。隴,山岡高地)
詞性變化
◎ 隴
隴 lǒng?
〈動〉
通“攏”。湊起,集合 [gather together]
洪漣隴蹙?!?a href="/r_ci_f95faa1680512b4c3486341948aaa291/" target="_blank">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 隴
隴 lǒng?
〈形〉
通“隆”。盛,多 [rich;abundant]
日中而陽隴為重陽?!?a href="/r_ci_b8d4ef15d071b3b67476e386de35c4fc/" target="_blank">靈樞·營衛生會》
漢語字典
[①][lǒng]
[《廣韻》力踵切,上腫,來。]
“隴1”的繁體字。
(1)山名。綿延于甘肅、陜西交界的地方。
(2)指今甘肅省一帶地方。
(3)甘肅省的簡稱。如從甘肅蘭州到連云港段的鐵路稱隴海鐵路。
(4)隆盛,旺盛。
(5)通“壟”。墳墩;墳墓。
(6)通“壟”。高丘。
(7)通“壟”。畦,田塊。
(8)通“壟”。溝塍。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二腫
[粵 語]:lung5
[閩南語]:long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阜字部】 隴; 康熙筆畫:24; 頁碼:頁1349第05【唐韻】力踵切【集韻】【韻會】魯勇切【正韻】力董切,??音壠?!菊f文】天水大阪也?!厩皾h·地理志】天水郡隴縣?!驹]】今呼隴城縣者也。又【史記·六國表】文公踰隴?!厩乇炯o】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前漢·地理志】隴西郡?!驹]】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師古曰:隴坻,謂隴阪,卽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故曰隴西。【地理直音】漢隴西,今鞏昌府。漢天水,今鞏昌府秦州?!∮帧緩V韻】州名。漢汧縣,後魏置東秦州,攺爲隴州,因山名之?!镜乩碇币簟克鍥F陽郡,今鳳翔府隴州?!鸢唇耜勎黛柌疁[水縣,平涼府華亭縣,鳳翔府隴州,皆有隴山,洮州衞有東隴山?!∮帧敬呵铩の亩辍棵擞诖闺]?!驹]】鄭地,滎陽東有隴城。 又姓?!∮帧菊崱壳饓胖畨?,亦作隴?!玖凶印ぬ烊鹌磕嬷]端。【前漢·劉向傳】皆無丘隴之處。 又壟畝亦作隴。【史記·項羽紀】起隴畝之閒?!∮帧拒髯印ぷh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驹]】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蛟粎u龍鍾。新序作隴鍾。 考證:〔【荀子·議兵篇】【註】隴種,遺失貌,如隴之種物然?;蛟唬瑓u鍾也。〕 謹照原文鍾也改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