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闇 àn?
〈動〉
(1) (形聲。從門,音聲。本義:閉門)
(2) 同本義 [shut]
闇,閉門也。——《說文》
見藹闇閣讀書。——《梁書·樂藹傳》
(3) 又如:闇門(隱蔽的門)
(4) 蒙蔽;遮蔽 [shadow]
桑麻闇日。——《水經(jīng)注·江水》
不下比以闇上。——《荀子·不茍》。注:“掩上之月也。”
(5) 又如:闇室(遮去光線的房間);闇沒(埋沒,掩沒)
詞性變化
◎ 闇
闇 àn?
〈形〉
(1) 同“暗”(經(jīng)傳多以闇為之) [dark]
闇,冥也。——《小爾雅》
夏后氏祭其闇。——《禮記·祭義》
孝子不服闇。——《禮記·曲禮》。注:“冥也。”
彼日月兮闇昧。——王逸《九思·守志》
(2) 又如:闇時(昏暗的時代);闇昧(暗淡;指人的隱私)
(3) 愚昧;糊涂 [muddled]
劉璋闇弱。——《三國志·諸葛亮傳》
下闇則上聾。——《谷梁傳·文公六年》
(4) 又如:闇惑(愚昧不明);闇短(才識愚劣短淺)
(5) 昏庸 [fatuous]
故人主無便嬖左右足信者謂之闇。——《荀子·君道》
(6) 又如:闇君(昏君);闇王(昏君)
漢語字典
[①][àn]
[《廣韻》烏紺切,去勘,影。]
(1)晦暗;不亮。
(2)指天未明時。
(3)愚昧;昏亂。
(4)深。
(5)深黑。
(6)不明了;不了解。
(7)暗中;私下里。
(8)湮沒;埋沒。
(9)蒙蔽;遮蔽。
[②][ān]
(1)見“諒闇”。
(2)通“諳”。熟悉,了解。
[③][yǎn]
[《集韻》鄔感切,上感,影。]
通“奄1”。
忽然。
[④][yīn]
[《集韻》於金切,平侵,影。]
通“瘖1”。
緘默不語。
音韻參考
[廣 韻]:烏紺切,去53勘,àn,咸開一去覃影
[平水韻]:下平十三覃·上聲二十七感·去聲二十八勘
[粵 語]:am2am3
[閩南語]:am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門字部】 闇;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338第22【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說文】閉門也。 又【廣韻】冥也。【玉篇】幽也。【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禮·曲禮】孝子不服闇。【註】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書·大禹謨·蠢茲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又【博雅】闇,夜也。【禮·祭義】夏后氏祭其闇。【註】闇,昏時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又【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兇,五曰闇。【註】闇,日月食也。 又不明也。【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註】黮闇,不明貌。 又蟲名。【博雅】闇,蜩??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隱晦貌。【禮·中庸】闇然而日章。【釋文】闇,於感反。 又【集韻】乙減切,音黯。隱暗也。 又【五音集韻】於錦切,音?。大水至也。 又【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默也。 又烏南反。【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釋文】闇,烏南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