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shǎn]
[《廣韻》失冉切,上琰,書。]
[《廣韻》舒贍切,去豔,書。]
“閃1”的繁體字。
(1)從門內(nèi)偷看。
(2)忽隱忽現(xiàn);突然顯現(xiàn)。
(3)躲避;避讓。
(4)因顛仆、側(cè)轉(zhuǎn)或用力過猛而扭傷筋絡(luò)。
(5)害,使受損害。
(6)挫折。
(7)遮攔。
(8)指為風寒所襲。
(9)欺哄、蒙騙。
(10)招引。
(11)拋,丟失。
(12)指拋撇。
(13)閃電。
(14)閃耀;光亮忽隱忽現(xiàn)。
(15)指眼睛張開。亦指眼睛開合閃動。
(16)動搖不定;晃動。
(17)姓。明有閃鏜、閃繼迪。
音韻參考
[廣 韻]:失冉切,上50琰,shǎn,咸開三上鹽A書
[平水韻]:上聲二十八琰·去聲二十九艷
[粵 語]:sim2
[閩南語]:siam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門字部】 閃;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1330第0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說文】闚頭門中也。從人,在門中。會意。【廣韻】出門貌。 又【增韻】嚲避也。【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釋文】閃,失冉反。 又暫見也。【木華·海賦】蝄像暫曉而閃屍。【註】音式染反,閃屍,暫見貌。 又【正字通】動貌。古詩:寒鴉閃閃前山去。杜甫詩:閃閃浪花翻。俗作?。 又姓。明永樂中,永州判閃靄。 又傾佞貌。【後漢·趙壹傳】榮納由於閃楡,孰知辨其蚩姸。【註】閃楡,傾佞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贍切,音掞。又【集韻】式劒切,音??。又子豔切,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