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cháng]
[《廣韻》直良切,平陽,澄。]
“仧1”的今字。亦作“兏1”。“長1”的繁體字。“镸1”的今字。
(1)指在空間的兩端之間距離大。㈠同“短”相對。《詩·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漢張衡《西京賦》:“流長則難竭,柢深則難朽。”宋姜夔《續(xù)書譜·用墨》:“筆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運動,勁則有力,圓則妍美。”亦指長度。《論語·鄉(xiāng)黨》:“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史記·天官書》:“彗星,長二丈,類彗。”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三》:“二月癸未夜,星隕如雨,長二丈。”《西游記》第三回:“那時此寳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㈡高。《墨子·公輸》:“荊有長松文梓,楩柟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荀子·非相》:“仲尼長,子弓短。”明高啟《入郭過南湖望報恩浮屠》詩:“漁人爲指江城近,一塔船頭看漸長。”亦指高度。《莊子·盜跖》:“﹝跖﹞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刻木爲人,長三尺。”《西游記》第五回:“吃了幾個桃子,變做二寸長的個人兒,在那大樹梢頭濃葉之下睡著了。”㈢遠,不近。《詩·魯頌·泮水》:“順彼長道,屈此羣醜。”鄭玄箋:“長,遠。”《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唐顏真卿《登平望橋下作》詩:“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4)特指詩文的篇幅大。魯迅《〈三閑集〉·序言》:“看看近幾年的出版界,創(chuàng)作和翻譯,或大題目的長論文,是還不能說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評,縱意而談,就是所謂'雜感'者,卻確乎很少見。”
(2)指時間相隔距離大。
(3)長久;永久。
(4)常常;經(jīng)常。
(5)引長,延長。
(6)指超越。
(7)特長;擅長。
(8)長處,優(yōu)點。
(9)猶優(yōu);是,正確。
(10)引申為贊許。
(11)大。表示程度。參見“長呼”、“長哭”。
(12)中國古代東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參見“長夷”。
(13)姓。春秋衛(wèi)有長牂。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②][zhǎng]
[《廣韻》知丈切,上養(yǎng),知。]
“仧2”的今字。亦作“兏2”。“長2”的繁體字。“镸2”的今字。
(1)相比之下年紀大。
(2)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
(3)特指老,年高。
(4)指老人。
(5)為人師長。
(6)長輩,輩分高的人。
(7)排行最大。參見“長2子”、“長2女”。
(8)居先,居首位。
(9)指居先、居首位者。
(10)君長;領袖;首領。
(11)指長官。
(12)今稱領導人或部隊的各級指揮官為長。
(13)統(tǒng)治;統(tǒng)率。
(14)主管;執(zhí)掌。
(15)尊敬。
(16)重視;崇尚。
(17)生育;出生。
(18)生長,成長。
(19)長大;成年。
(20)撫育;培育。
(21)滋長;助長。
(22)上漲。
(23)良善。
(24)古代戶籍編制單位。二百五十家為長。
[②][zhàng]
[《廣韻》直亮切,去漾,澄。]
“仧3”的今字。亦作“兏3”。“長3”的繁體字。“镸3”的今字。
(1)多;多馀。
(2)興旺,興盛。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定母,diang
[廣 韻]:直良切,下平10陽,cháng,宕開三平陽澄
[平水韻]:下平七陽·上聲二十二養(yǎng)·去聲二十三漾
[粵 語]:coeng4zoeng2
[閩南語]:chiang2,tiang2,tiang5,tiong2,tiong5,tiuN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長字部】 長; 康熙筆畫:8; 頁碼:頁1328第07〔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fā)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jīng)】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yún)長爲護儲胥。 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yōu)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又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又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又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山海經(jīng)】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山海經(jīng)】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又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又仲長,複姓。又長乗,神名。【山海經(jīng)·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zhàn)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又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tǒng)治。【釋文】五長,衆(zhòng)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孟子】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 又長養(yǎng)之也。【前漢·董仲舒?zhèn)鳌筷柍>哟笙模陨B(yǎng)長爲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zhí)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考證:〔【杜甫詩】風雲(yún)長爲護儲胥。〕 謹按籌筆驛詩爲李商隱作。杜甫改李商隱。〔【周禮·大冢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 謹照原書大冢宰改大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