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鏡
(鏡)
jìng ?ㄐㄧㄥˋ
◎ 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鏡子(亦指“眼鏡”)。鏡臺。鏡匣。鏡奩。銅鏡。穿衣鏡。
◎ 利用光學原理制造的各種器具,上面的鏡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鏡頭。鏡片。眼鏡。胃鏡。凸鏡。凹鏡。三棱鏡。望遠鏡。顯微鏡。
◎ 監察,借鑒:鏡戒。
◎ 照耀:“榮鏡宇宙”。
英文翻譯
◎ 鏡
lens looking glass mirro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鏡
鏡 jìng?
〈名〉
(1) (形聲。從金,竟聲。本義:照形取影的器具)
(2) 同本義 [mirror;looking glass] 古鏡以銅或鐵鑄,也有用玉的,盤狀,正面磨光發亮,背面有紋飾
鏡,鑒也。——《玉篇》
鏡,景也。——《說文》
明鏡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禮記·保傅》
以鏡考己行。——《漢書·谷永傳》
窺鏡而自視。——《戰國策·齊策》
對鏡帖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
不知明鏡里。——唐· 李白《秋浦歌》
如鏡之新開。——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3) 又如:鏡袱(蓋住鏡面的布帛簾子);鏡心(鏡子的中心);鏡月(鏡中之花,水中之月);鏡花(鏡中的花影)
(4) 其他光學用器具(如器械) [lense;glass;scope]。如:顯微鏡;分光鏡;聚光鏡;望遠鏡;放大境;透鏡;物鏡;凸透鏡;三棱鏡
(5) 眼鏡 [glasses]。如:目鏡;風鏡;花鏡;茶鏡;墨鏡;太陽鏡
詞性變化
◎ 鏡
鏡 jìng?
〈形〉
明凈 [clear]。如:鏡天(澄澈的天空);鏡目(明亮敏銳的影光)
◎ 鏡
鏡 jìng?
〈動〉
(1) 照 [mirror]
鏡于水,見面之容。——《墨子》
不自鏡見。——《漢書·杜鄴傳》
(2) 明察 [perceive]。如:鏡見(明察事理的見解);鏡機(洞燭機微)
(3) 借鑒 [use for reference]。如:鏡考(借鑒前事以考校本身的所作所為);鏡戒(借鑒他事作為警惕。也作“鏡誡”)
漢語字典
[①][jìng]
[《廣韻》居慶切,去映,見。]
“鏡1”的繁體字。
(1)鏡子。
(2)利用光學原理制成的幫助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鏡片一般用玻璃制成。如花鏡、眼鏡、凹鏡、凸鏡、望遠鏡、三棱鏡等。
(3)喻指平面光亮明凈之物。
(4)指光亮,明凈。參見“鏡水”、“鏡潔”。
(5)映,照。
(6)照耀。
(7)借鑒;鑒戒。
(8)明察。
(9)喻指洞達世情、清正高潔的人。
(10)猶光大。
(11)鏡湖的簡稱。參見“鏡芳”。
(12)馬兩目中央的旋毛。
(13)通“獍”。傳說中的惡獸。
音韻參考
[平水韻]:去聲二十四敬
[粵 語]:geng3
[閩南語]:keng3,kiaN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鏡;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328第0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鑑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潯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註】祠祭以解罪求福,梟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姓苑】漢河內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葉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隱宛微,講論五岳匠。硨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