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銑
(銑)
xiǎn ?ㄒㄧㄢˇ
◎ 有光澤的金屬:銑鐵(鑄鐵,生鐵)。
◎ 小鑿。
◎ 古代鐘下的兩角。
◎ 以金裝飾弓的兩頭。
英文翻譯
◎ 銑
mill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銑
銑 xǐ?
〈動〉
(1) 用一種能旋轉的圓形多刃刀具切削金屬工件 [mill]。如:銑削;銑刀
(2) 另見 xiǎn?
基本詞義
◎ 銑
銑 xiǎn?
〈名〉
(1) (形聲。從金,先聲。本義:富有光澤的金屬)
(2) 富有光澤的金屬 [bright metal]
金之澤者。——《說文》
絕澤謂之銑。——《爾雅》。注:“即美金,最有光澤也。”
而玦之金銑者。——《國語·晉語》
黃離踵曜,太陽分銑樹之輝。——唐· 王勃《乾元殿頌序》
(3) 又如:銑澤(光澤);銑樹(閃爍金光之樹)
(4) 小鑿 [filet]
(5) 古代用金裝飾兩端的弓 [golden bow]
一員員頂梁靠柱,持銑擁旌。——《西游記》
(6) 又如:銑珧(寶弓)
(7) 鑄鐵 [cast iron]。如:銑鐵
(8) 另見 xǐ?
漢語字典
[①][xiǎn]
[《廣韻》蘇典切,上銑,心。]
“銑1”的繁體字。
(1)光澤度極好的金屬。
(2)小鑿。
(3)古樂器鐘口的兩角。
(4)銑弓,弓的兩端用金裝飾者。
(5)鑄鐵。參見“銑鐵”。
[②][xiān]
“銑2”的繁體字。
鏟東西用的一種工具。
[③][xǐ]
“銑3”的繁體字。
用銑床切削工件。參見“銑3刀”、“銑3床”。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聲十六銑
[粵 語]:sin2
[閩南語]:seN1,si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328第06【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說文】金之澤者。【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註】銑,灑也。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註】銑,鍾口兩角也。【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疏】飾弓以金者名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