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鐺
(鐺)
dāng ?ㄉㄤˉ
◎ 同“當”。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鐺
鐺 chēng?
〈名〉
(1) 溫器,似鍋,三足 [heater]。如:酒鐺;茶鐺;藥鐺
(2) 烙餅或做菜用的平底淺鍋 [shallow,flat pan]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又如:鐺頭(廚師)
(4) 另見 dāng?
詞性變化
◎ 鐺
鐺 dāng?
<象>
(1) 鐘鼓的聲音 [clank;clang]
鐺鐺曉漏。——徐陵《與楊仆射書》
(2) 又如:鐺鐺
(3) 另見 chēng?
漢語字典
[①][chēng]
[《廣韻》楚庚切,平庚,初。]
“鐺1”的繁體字。
(1)古代的鍋。有耳和足。用于燒煮飯食等。以金屬或陶瓷制成。
(2)一種古代的溫器。較小,有三足。用以把酒、茶等溫熱。以金屬或陶、瓷等制成。
(3)今指一種淺而平的鍋。多用于烙餅,炒菜。以鐵或不銹鋼制成。
[②][dāng]
[《廣韻》都郎切,平唐,端。]
“鐺2”的繁體字。
(1)見“鋃鐺”。
(2)女子的耳飾。
(3)象聲詞。形容撞擊金屬的聲音。
[③][tāng]
[《集韻》他郎切,平唐,透。]
“鐺3”的繁體字。
(1)見“鐺3”。
(2)一種小銅鼓。
(3)古兵器名。形如半月,有柄。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七陽·下平八庚
[粵 語]:cang1d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鐺;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328第0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說文】鋃鐺,鎖也。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與鏜同,鼓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屬。【通俗文】鬴有足曰鐺。【緯略】三足溫酒器也。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腳御史。【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 謹照原文兩?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