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铚
(銍)
zhì ? ㄓˋ
◎ 古代一種短的鐮刀。
◎ 割稻穗。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铚
銍 zhì?
〈名〉
(1) 一種小鐮刀,古時用以割禾 [small sickle]
铚,獲禾短鐮也。——《說文》
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為農。——《管子·輕重乙》
(2) 割下的禾穗 [the mowed ear of grain]
百里賦納铚,二百里納铚。——《書·禹貢》
(3) 古縣名 [Zhi county]。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南
詞性變化
◎ 铚
銍 zhì?
〈動〉
(1) 收獲,刈 [mow]
截穎謂之铚。——《小爾雅》
铚铚,斷禾穗也。——《釋名》
奄觀铚艾。——《詩·周頌·臣工》
(2) 又如:铚铚(割取稻穗的聲音);铚艾(收割。引申為收獲);铚權(用武力懾服與用計謀控制對手)
漢語字典
[①][zhì]
[《廣韻》之日切,入質,章。]
[《廣韻》陟栗切,入質,知。]
“铚1”的繁體字。
(1)短鐮刀。
(2)用鐮刀割。參見“銍艾”。
(3)割下的禾穗。
(4)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南。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四質
[粵 語]:za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