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查字典logo
您的位置: 查字典 > 漢語字典 > 鉦的意思
  • 拼音: zhēng
  • 注音: ㄓㄥ
  • 部首筆劃:5
  • 總筆劃:10
  • 繁體字: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筆順:撇橫橫橫折橫豎橫豎橫

基本解釋


(鉦)
zhēng ?ㄓㄥˉ
◎ 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做的,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鉦 zhēng?
〈名〉
(1) 古代樂器名。形如鈐,有柄可執,行軍時用 [bell-shaped gong used in march]
鉦,鐃也,似鈴,柄上下通。——《說文
鉦,鈴也。——《廣雅·釋器》
司鐸授鉦。——《東京賦
方叔率止,鉦人伐鼓。——《·小雅·采芑》
(2) 又如:鉦鼓(古時行軍擊鉦使士兵肅靜,擊鼓使士兵前進。后用鉦鼓為軍事的代稱);鉦歌(即鐃歌,軍樂);鉦人(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鉦鞞搭酃?
(3) 鐘身正面的上部 [front of a bell body]
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周禮·考工記》。孫詒讓正義:“ 程瑤田云:‘鼓上,為鐘體之上段正面也,謂之鉦。’”

漢語字典

[①][zhēng]
[《廣韻》諸盈切,平清,章。]
1”的繁體字。
(1)一種古代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柄,擊之發聲,用銅制成。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詩·小雅·采芑》“鉦人伐鼓”毛傳:“鉦以靜之,鼓以動之。”孔穎達疏:“《説文》云:'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然則鉦即鐃也。”陳奐傳疏:“《詩》言誓師,則鉦即《大司馬》之鐸、鐲、鐃矣……鄭司農注《周禮》亦以鐸、鐲、鐃謂鉦之屬,然則鉦其大名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薛綜注:“鉦鐸,所以爲軍節。”宋彭乘《續墨客揮犀·狄天使能戰》:“狄青爲將……令軍中聞鉦一聲則止。”一說鉦為一種形似鐃、鐸的樂器。
(2)鐘身正面的上部。
(3)古樂器。形圓如銅鑼,懸而擊之。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八庚
[粵 語]:zi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28第06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說文】鐃類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一云鐲也。【詩·小雅】鉦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鐲鐃,通謂之鉦。【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

鉦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筆86:QGHG
  • 五筆98:QGHG
  • 五行:金
  • UniCode:U+94B2
  • 四角號碼:81711
  • 倉頡:XCMYM
  • GBK編碼:EEDB
  • 規范漢字編號:45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霍邱县| 宁晋县| 五家渠市| 赤壁市| 化隆| 绍兴市| 绥宁县| 密山市| 安康市| 龙岩市| 廉江市| 永顺县| 玉林市| 乐东| 台安县| 青冈县| 逊克县| 东宁县| 阳城县| 肥乡县| 乌拉特后旗| 白河县| 丹凤县| 望城县| 新野县| 济源市| 新建县| 杭州市| 太谷县| 江安县| 揭阳市| 宣恩县| 崇文区| 会泽县| 神农架林区| 溧水县| 麻阳| 南溪县| 抚顺市|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