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鐻
jù ? ㄐㄩˋ
◎ 古代一種像鐘的樂器:“銷鋒鑄鐻。”
◎ 古同“鋸”。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鐻 jù?
〈名〉
(1) 古代的一種樂器,夾置鐘旁,為猛獸形,本為木制,后改用銅鑄 [bell]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莊子·達生》
(2) 同“虡” [same as 虡]。古代懸掛鐘鼓的架子兩側的柱子
漢語字典
[①][jù]
[《廣韻》其呂切,上語,羣。]
同“虡1”。
古代懸掛鐘鼓的架子兩側的柱子。
[②][jù]
[《廣韻》居御切,去御,見。]
(1)古代樂器名,猛獸形,木制,后為銅制。
(2)通“鋸”。
[③][qú]
[《廣韻》強魚切,平魚,羣。]
金銀制成的耳環。
音韻參考
[廣 韻]:強魚切,上平9魚,qú,遇開三平魚群
[平水韻]:上平六魚·上聲六語·去聲六御
[粵 語]:geoi6keo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鐻; 康熙筆畫:21; 頁碼:頁1324第12【廣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與簴同。鍾鼓之柎也。【史記·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註】鐻,音巨。 又【廣韻】【集韻】??居御切,音據。樂器。形似夾鍾,削木爲之。【莊子·達生篇】梓慶削木爲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註】鐻,音據。樂器也。 又【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集韻】金銀器名。【山海經】靑要之山,?武羅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銀器名。【後漢·張奐傳】遺金鐻八枚。【註】鐻,音渠。食器名。未詳形制。【左思·魏都賦】鐻耳之傑。 又【廣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音居。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