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錭
diāo ? ㄉㄧㄠˉ
◎ 古同“雕”,雕刻:“必將錭琢刻鏤。”
漢語字典
[①][diāo]
[《廣韻》都聊切,平蕭,端。]
“敦8”的被通假字。亦作“錭1”。
(1)同“鵰”。一種大型猛禽。嘴呈鉤狀,視力很強,腿部羽毛直達趾間,雌雄同色。也叫鷲。
(2)引申為兇猛。參見“雕捍”。
(3)治玉。后亦寫作“琱”。
(4)泛指雕刻、雕琢。
(5)引申為剔去。
(6)飾以彩繪、花紋。后亦寫作“彫”。
(7)引申為有花紋,有紋彩。
(8)泛指修飾。
(9)浮華,虛夸。參見“雕俗”。
(10)“凋”的古字。凋零;凋謝。
(11)“碉”的古字。石室。
(12)用同“刁”。狡猾。
(13)用同“叼”。用嘴夾住。
(14)姓。漢有雕延年。見《漢書·功臣表》。
音韻參考
[粵 語]:di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錭;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1312第10【唐韻】【集韻】??徒刀切,音陶。【說文】鈍也。【集韻】或作鋾。 又【集韻】都勞切,音刀。義同。 又【正韻】與雕同。【荀子·富國篇】必將錭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